返回第365章 答卷(第二更)(第2/3页)  铁血宏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当这教习?再则,家父当年曾言,营造之技,万不可敝帚自珍,否则必寸步不前,唯有授之于他人,方可集众家之所长,求营造之技之大成……”

    听着他的这一番话,倒是让朱宜锋对他的看法都是大为改观了,甚至连对那个未曾谋面的郭九,也生出了好感来。

    “令尊能这么想……很好,要是我中国的匠人都向令尊一般敞开胸怀,授徒时不是习惯藏一手的话,我中国千百年之种技艺又岂会失散甚多!”

    尽管有这种感叹,但是朱宜锋并无意干涉那些工匠收徒授徒的行为,对传统匠人授徒的行为的指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并不恰当的,毕竟他们保护的是自己的权益。传统手工业授徒的方式有其长处,相比于西方,中国的工匠技术传承最大的不足在于其更多的是凭借数代人经验的积累,也就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

    不过对于现代工业来说,传统手工业几乎没有太多的意义,现在兵工厂、铁厂等工厂创办工徒学校,实际上就是一种授徒的革新——用学校培养现代工人,至于传统手工业,他们或者会被淘汰,或者或主动或被动的加入变革之中,演变成现代工厂。

    “主公所言极是!”

    郭子明赞同之余,倒也没有掩饰其内心真实想法。

    “臣之所以将郭家两百传承的营造之技一一授出,一来是因为这是家父之愿,二来则是希望能借工部大学堂之人,将我中国营造之技与西洋营造之技一般,化为科学学科,而非凭以经验……”

    当然,实际上郭子铭并没有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愿意这么做是为了与京师的“样式雷”一争长短,“样式雷”之所以会成为“样式雷”,凭得正是其得康熙的重用,由此才有雷家主宰样式房一百余年,进而视其为雷家禁锢。

    而郭子明却在这武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朝兴起的希望,若是自己抓住这一机会,自然可以取代“样式雷”,进而成为新朝的“样式郭”,所以他才愿意将郭家家传一一授出,为的不是其它,而为了凭此影响工部营造所,将来凭着这份师徒,他自然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新朝的“样式郭”。

    对于自幼跟着父亲学习营造之技的郭子明来说,他并不是一个木纳的匠人,在匠人之外他同样也是一个官员。他意识到眼下就是一个机会。

    心有所思的他接下来刻意奉承着,并慢慢地将话题引回到工部大学堂的主楼。郭家为皇家了一百多年的营造,自然深知对于皇家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什么,就像他们看重“样式雷”什么,他们看重的可不是“样式雷”会不会拍马屁,而在于“样式雷”能不能造出让他们满意的宫殿。

    “主公,臣觉得像这样的楼宇,还有再改进的余地……”

    郭子明一边说着他的想法,一边注意观察着主公的神情,尽管这座大楼最初是由他的学生提出的,但是学生的建议却让他看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作为工部的官员,他自然知道钢骨混凝土是由主公发明,同样也因为过去两年间对钢骨混凝土的应用,让他意识到这种全新的营造工艺,给营造带来的改变。如果说郭家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就是从不会排斥外洋的技艺。在当年的“样式房”中,郭家是最为擅长修建西洋宫殿,最擅长将西洋与中国的风格结合在一起。

    而在过去的两年间,他一直在研究着如何将钢骨混凝土应用于建筑中,眼前的这座大楼只是一个尝试。而现在则是把这种尝试向主公展示的机会,想要抓住这个机会的,郭子铭从画夹中取出一张图。。

    “……主公看臣构思的这栋建筑基本上属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为主,但是其中融入了多项的我们中国的建筑风格……”

    其实对于这种将中工与西式的风格相互结伯合的建筑方式,郭子明并不陌生,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