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3页)  铁血宏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督控以湖南后,受其邀于入文山义熟任教,这见到老友来访,想到老友的身份,自然会觉得尴尬。

    觉察到老友脸上的异色,魏源却是笑道。

    “叔绩,可是觉得你我身份有异?实话不瞒叔绩,现在我亦是一介草民,叔绩又何需顾虑?”

    “良图,这是为何?”

    话刚出口,邹汉勋才意识到岂有在门外待客之道,连忙请其进屋,待两人进屋后,立即吩咐家仆上茶,然后两人便于客厅中聊了起来,待听老友因得罪钦差大臣琦善、杨以增等,以没有绕道递送军报而为其奏劾革职,进而辞官返乡时。邹汉勋立即愤声说道。

    “这清廷之中,尽是满朝奸佞,如此又焉能不灭!”

    愤愤不平的邹汉勋更是接着对老友说道。

    “良图,你切莫与那等奸佞一般见识,这清廷既是奸佞当朝,连良图这样的当世之贤亦无法容得,不妨入以督府,就小弟所知,汉督对您一直颇为欣赏,你所著的《海国图志》更是于其书房之中,时时翻阅,甚至汉军能有今日之势,以汉督之言,亦得益于良图书中所言!若是汉督知道兄到了武昌,势必会倒履相迎!”

    邹汉勋的话让魏源不禁一愣,看着为自己的遭遇而激愤非常的故友这般劝说自己,魏源不禁一阵哑然,当然更出乎他意料的却是于武昌,自己所受的推崇。

    为何会来武昌?

    其实在高邮辞官之后,面临着江航为粤匪所断的现实,返乡不得的他本欲往杭州,可最后他还是冒险返乡,说是返乡,其实更重要的是他想看看这武昌,瞧瞧这所谓的“汉逆”。

    即便是远在高邮,魏源亦听很多人说“汉逆尽以他魏源所鉴行事”,甚至如琦善者之所以不容他,亦与此有一定的关系。

    “汉逆于武昌,师夷之长技以制华,实是可恨至极,此事非汉奸而不为……”

    想到朝廷对武昌的评价,甚至将其用西洋火器、机器比若“汉奸”,于魏源看来又是何等之可笑,朝中诸人不思解决之道,反言道“汉奸方用以洋器”,如此又焉能平以贼乱?

    “良图,今日督府大办工厂以为示范,并倡以民间私人设立厂局,缫丝、纺纱、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等,使国家富强,恰如兄之主张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可以说兄之主张今日尽由汉督推行于湖广,他日汉督得已天下,必将良图之策推行天下,若是良图能留下辅以汉督,岂不正是一展兄腹中之才?”

    其实作为义熟中数学教授的邹汉勋,显然是想得太多了,朱宜锋对于《海国图志》一书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是因此书是晚清睁眼看世界第一书,而更重要的是为自己“求知于世界”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实际上对于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朱宜锋同样持以否定,比如其提出的“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既不为其所接受,当然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已经领先于这个时代数十年了,亦正因如此,朱宜锋才会对其极为推崇。而这种推崇于武昌又是人所共知之事。

    而在邹汉勋看来,魏源这等当世贤才于清廷为官却倍受打压,甚至因而罢官,相比于武昌这边的推崇,他自然会因一时激愤而为督府邀请起魏源,此时他显然忘记对于督府他亦是存有些许微词,甚至这也是他无意为官的原因,而他之所以于留于武昌,完全是因为数学上的爱好,一方面于此可向那些少年传习数学,另一方面亦可同洋人探讨数学。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胞弟邹汉章亦于汉军中任职,尽管其是当年于黄州被俘之人,但现在却颇得汉督信任,在这种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