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2/3页)  铁血宏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这是那?”

    “能让咱们离开江宁的地方!”

    朝着左右观察了一下,然后宋嘉林便小步快跑拉着儿子的跑了过去,然后他托着儿子翻过了墙。不一会,那寺墙处的小门便敞开了,宋嘉林站在门沿里冲着媳妇和女儿招着手,在她们进院后,他立即把门重新关上。

    走在前面的那个人的脚步声,让宋嘉林紧张的拉着儿子,他们刚一进院,就被院里的护兵堵着了。虽说紧张,但在对方收下他的那张“票”时,他便知道自己安全了,他抬起头瞧着那在黑暗中的大报恩寺塔时,他不禁暗自感激着佛祖的保佑。

    “这位爷,我们,我们什么时候走?”

    在那人给他那张票的时候,曾告诉他,只要到了大报恩寺,他便能带着家人离开江宁。

    “等船过来的时候,自然会通知你,你们先在这里住着!”

    此时的大报恩寺里空荡荡的,寂静非常,曾几何时,这里有数百僧人,但是现在那些僧人却大都为太平军所杀,只留下这空荡荡的寺院,纵是那宝殿里的佛像也大都被捣毁了,只留下这空荡荡的寺院和那高耸壮观的琉璃塔。

    虽是夜幕浓重,但置身于院中却依然能够感觉到琉璃塔的状观。作为督府派驻南京的“大使”……嗯,这是在督府里大都督对他所称,李明勤心知自己于南京的责任重大,他一方面要保证与南京这边太平军的贸易,而另一方面还要方千百计的“挖墙脚”。

    太平军一直是督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湖北、湖南自古富产鱼米,相比之下在太平军治下却是一片混乱,非但城中缺粮,乡间亦是同样,也正因如此,督府才会将大量的米粮售于太平军。除了两湖富产的鱼米之外,更重要的是军火贸易,相比于鱼米,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关又来了一艘洋船……”

    想着现在洋商竞相售卖武器予太平军,李明勤的眉头紧锁,面上全没有丝毫笑色,或许旁人不知道,可他却非常清楚,这武器贸易于督府的重要性。

    “在上海十五元或二十元能够买得到的短枪,太平军须付给走私者一百元……向来夷人火药每桶卖洋银三元者,今增长至二十五六元不等”(1),也正是因为“粤匪放价收买,奸夷贪利私卖”才会使得洋商纷纷往南京走私军火。而现在他们的走私正在冲击着督府与太平军之间的贸易。那些洋商厚利所趋,进而从事走私。贪图横财暴利的外国走私商人,正在一点点的蚕食着督府的军火份额。

    “下关有32家军火行……”

    念叨着这个数字,李明勤的脸色便变得凝重起来,那些洋商更是公开地做枪炮生意,他们于下关设立军火行,向太平军提供军火,一如督府一般,只不过相比之下,督府提供的武器种类不似他们那般繁杂,但太平军显然没有意识到,制式化的武器对于军队的意义,但李明勤同样也无意提醒他们。

    “要想个办法啊!”

    嘴里这般念叨着,李明勤却是一副颇为无奈之状,若是清军于江口一带查禁走私,对督府同样也是极为不利,尽管现在督府几乎不再直接购进武器,而是改于武昌本地生产,但生产武器的机器以至于所用的钢铁皆是购于外洋,尽管即便是遭到清军拦查,清军亦不清楚那蒸汽机、机床是何物,可毕竟还是会给督府带来麻烦。

    而且更重要的是——清军贪财,虽说他们厉行查禁,可实际上,只要花上足够的银子,总能平安通过,甚至相比于清军的拦查,这太平军的拦查反倒更为严厉一些。

    “要不然就降价!”

    之所以连美国旗昌洋行商人兼驻沪副领事金能亨那样的人,也会将一艘轮船和大批美国枪械弹药卖给太平军,究其根源还不是受厚利所诱,若是降价的话,必定会对许多洋商造成冲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