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作坊(第一更,求推荐)(第2/3页)  铁血宏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导热效果好,造成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过冷度较大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就已经凝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即是白口铁。当然由于铁液在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较大,因此表层的金属结晶微粒比较致密,身管较为光滑,也就是卖相很好。

    相比之下铁模的唯一好处就是加快了生产速率,不用像泥模那样等待泥模阴干。这点在十几年前鸦片战争时龚振麟的铁模中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铁模铸炮的产品白口化非常严重,由于冷却速度太快,虽然比较光滑,但是生成的几乎都是白口铁,导致脆性增大,火炮的性能下降。

    在火炮上如此,在炮弹上同样也不例外。

    尽管大学时读的是冶金,可是毕竟从大学毕业后,已经多年没有碰过本专业的东西,加之21世纪大学教授的冶金知识,更多是基于现代工业基础之上,对于现在的原始冶金技术了解,甚至远不如这些工匠,也因如此,他没有冒然的以外行指导内行的方式,对铸坊大加干涉,毕竟即便是让是一个21世纪的冶金博士来这,或许他可以设计出炼铁高炉,但却很难解决高炉的吹风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他能做的仅仅只是有针对性的逐步改良。

    除了所谓的熟铁,普通的白口铸铁就不能锻造、机加吗?拿起其中的一枚12磅炮弹,掂着这枚炮弹,朱宜锋的脑海中想到的却是可锻化退火——就是白口铸铁的可锻化退火,使其成为可锻铸铁,即在950℃左右高温下长时间保温,使其组织中的碳化铁分解,转化为可锻性铸铁的组织。

    “这样,李师傅,我们能不能建个退火炉?”

    放下手中的炮弹,朱宜锋随手在地上画起了一个退火炉的结构来,所为火焰退火炉的结构并不复杂,实际上可以说非常简单。

    “……然后将生铁铸成的炮弹壳平铺炉床数层,以河沙覆盖并充填空隙,然后再进行加热,以河沙进行保温……”

    解释着这个用意时,朱宜锋只听着李老歪旁的李石生轻声嘀咕道。

    “就是把铁拿在炉子里烧一下,可这个火候可不好掌握。”

    李石生的话,让朱宜锋看了这个二十来岁的年青人一样,他是李老歪的儿子,可锻化退火在古时候,中国也用过,只不过属于经验性的,他们只知道烧一下可以降低白口铸铁的脆性,但是正像他说的那样,火候不好掌握,所以才没有广泛使用,纵是行家里手,也不见得能烧出个所以然来。

    “火候好控制,这个退火的温度是……”

    渗碳体的石墨化是在910~960℃及730~780℃保温时进行。在910~960℃保温时主要进行着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的石墨化。在此温度范围内加热温度越高,则石墨化过程进行得越迅速。但是,加热温度过高,例如超过1000℃,则容易出现片状石墨,而损坏了可锻铸铁的性能。

    对于学习冶金的朱宜锋来说,他自然知道这个温度,可眼前的这些人显然并不清楚的什么是超过1000℃,什么是石墨化,所以话只说了一半,便改口说道。

    “这个火候实际上和银块、硼砂的熔点差不多,当银块、硼砂开始融化的时候,火候就行了,也就可进行保温,咱们可以以此为火候来控制焖火的火候……”

    当然,这并不是朱宜锋在教科书上学到的,而是一次无意中于近现代冶金事业名人中看到的资料,但并不妨碍这时候他拿过来借用这一经验。

    “大帅,这个火候就这么简单??”

    虽说大帅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话,但却足以让黄老歪等人睁大眼睛,当然,更让他们诧异的是,大帅居然直接告诉了他们原因,这不等于直接把吃饭的家什双手送人吗?

    “就这么简单,行与不行,你们先试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