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五章 年轻的教父(第1/3页)  越境鬼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安谧幽静的美塞城西面一片地势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区,繁花似锦,高楼亭台林立,看起来非常的吸引人。这里正是美塞地区最著名的高档住宅区,建筑风格精致典雅,充满了泰民族风情。

    这片绿树成荫的住宅区,占地面积六平方公里左右。由于它位于美塞河畔的上游地段,小区北面是一条宽阔幽静的河堤路,站在河边扶着栏杆隔河相望,就能把对面大其力城尽收眼底,兼之河水清冽,天晴时可见河里的游鱼,风景非常的优美。再加上这片住宅区本身就依山面水,其间的建筑装饰豪华,一直以来,成为了泰国北部地区富商和政要们首选的安家之所。

    更为难得的是,这片住宅区西面的山岗上是片占地较广的寺院,南面背靠泰国边防军的一个团级规模部队的驻地,东面就是目前美塞地区最好的学校和医院,身处其中的住宅区居民,无论是安全、宗教、文化和医疗等等,都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分外引人青睐。

    比邻寺院的一间大院,宽敞而又宁静,几棵两个成人都无法环抱的菩提树,巍然屹立在院子的四周。中间的花园和近百平米的观鱼池,将庭院点缀得温馨清逸、生机勃勃。这个由两个院子联成一体的院落,占地面积约六亩,两栋两层半高的高大欧式别墅,是这个院落的主建筑,其周围是七栋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风格各异而又和谐统一的亭台长廊,将所有建筑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绿地、树木和花坛,将整个环境烘托得清雅自然,美仑美奂。

    这里就是“华青社”的新巢穴,在肖先河的巧妙安排下,拥有清莱籍的泰国公民樊刚以七十万美元的高昂代价,从两个美塞城高级官员手上买下了这个地方。经过徐子良的清莱房地产公司下属的建筑公司一百余名建设者两个月的日夜施工,终于成就了如今的规模,声名显赫的“华青社”总部也悄悄从美塞城转移到了这里。

    自从接到穆臻带来的消息,师傅康宁有要事交代后,阿刚立即赶往了大瑶山,鞍前马后地跟在康宁身边,不时聆听他的一些对‘华青社’发展的建议,对下一步社团的动向有了更多的认识。

    自瑶寨返回之后,樊刚就再没有走出宽大的别墅半步,除了每天早晚两次指点自己十二个徒弟练武的惯例不变之外,其他时间他都待在二楼宽敞的书房里,一遍遍仔细阅读师傅吩咐必须看的《杜月笙传》、《戴笠传》、《教父》、《香港三十年》和《中国黑帮沉浮录》等书籍。书中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创业史、让人扼腕唏嘘的不归路、一句句凝聚着血泪的真知灼见,警世恒言,让身为“华青社”老大的樊刚眼界变得更为开阔,危机感也日渐加深。

    这一刻,他真切地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也体会到自己师傅康宁的良苦用心。

    自从完成对“鹰帮”无情的报复和绞杀之后,樊刚领导的“华青社”,按照原定计划一步步地从肖先河负责的兄弟基金会中分离出来,其最终的目标是彻底脱落基金会,从此两者间再无瓜葛,如今看来进展是令人满意的。

    樊刚的助手何前和来自琅勃拉邦大营的市场部副经理王梓颜,两人一武一文,构成了如今“华青社”的三巨头。

    经过半年腥风血雨的帮会征战洗礼,祖籍湖南的帮会首领何前快速地成长了起来,成为了樊刚忠实的左膀右臂。果断辛辣的何前在保持自己特有坚韧性格的同时,组织能力也大大增强。

    另一位巨头王梓颜的加入,则充满了戏剧性。这位原本是范淮东助手的市场营销方面的才子刚刚来到美塞时,整个社团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买他的帐,就连樊刚也对徐家伟的这个决定表示怀疑。

    谁知三个月时间不到,社团上下对这位年近三十的白脸书生就服服帖帖的了:几个亲如兄弟的中级头目在王梓颜不着痕迹的巧妙煽动下,矛盾频生,最后发展到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