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章 穷乡僻壤的出路(求月票!)(第1/4页)  越境鬼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康宁和阿彪在弄尧寨头人盘雍和另外两个中年瑶民的陪伴下,走遍了这片山区大小十二个山寨。小达香像只可爱的小懒猴一样,一天到晚挂在康宁身上不愿下来,就差没叫康宁做阿爸了。

    每到一个山寨,康宁都经历了几乎一样的过程,瑶民和苗民们,由开始的慌张戒备,转为盛情挽留再到依依不舍,康宁身上超凡的亲和力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他诚恳坦率、仁慈宽容的美德,以及在山民眼里犹如神仙般的高超医术,让每一个头人都无不叹服。若不是康宁坚持走完每一个寨子,每次都婉拒盛情的留客邀请,否则哪怕用上一个月的时间,也无法走完淳朴热情的各个山寨。

    从第三天开始,康宁的名字,就传遍了方圆五十公里的整个山区,最大的原因是康宁一行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第一批十二匹驮马和九头健壮的黄牛,承负着优质的砍刀、先进的犁耙、白花花的盐巴以及香皂、毛巾等物资,在二十多名青壮瑶民的驱赶下,回到了弄尧寨。

    由于头人盘雍陪着康宁走进深山去了,弄尧寨的五名村老在陈朴的要求下,平均分配了除牛马之外的所有的物资。寨中的老人围着健壮的牛马久久不愿离去,感激得泪如泉涌,不停地道谢。

    陈朴和小春只好叫上年轻瑶民中较有威信的领头人——达香的舅舅翁边,让他领着组织起来运输的队伍,再次走出了深山。

    翁边无疑是幸运的,他跟随的人是陈朴。

    几天下来,翁边对身旁这个高大威严的来自祖宗那块土地上的汉人大哥佩服得五体投地。因多年来运送烟膏出山交给收购点的毒贩,翁边听得懂大部分的云南话,也会说上一些,因此两人在交流上一天比一天顺畅。

    翁边等二十多个瑶家精壮看到一路上小春画下的地势地形图,全都感到无比的新奇。

    在陈朴耐心的传授下,不少人已经能够识别地图上标注的关隘、路径、坡度和大约的海拔高度,甚至对简单的排兵布阵,都开始有所了解。

    每到一个休息点大家就围坐在陈朴周围,听他用浑厚的声音,讲述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革命故事。那一个个反抗暴政、保卫家园的战例,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让单纯质朴的瑶族青年们听得群情激奋,深受鼓舞。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难险阻,长途跋涉,徒步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故事,每次都让瑶民们听得心潮澎湃,荡气回肠,恨不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一切,正是陈朴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他知道就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独立、自强、平等”的观念,就像一粒粒种子,在这群质朴的瑶家青年的心底里生根发芽了,不需要很久,他们就会摒弃自卑与懦弱,重新唤醒祖先们留在他们血脉里的勇敢彪悍的血性。

    下午三点,陈朴带领瑶家精壮走出大山,来到了公路旁。

    返回大其力安排好一切的刘海澜,早已经等候在了岔道口。雇用的车子,还是那辆属于大其力政府的三菱越野车,开车的人依旧是敦厚善良的政府司机瓦桐,唯一不同的是,刘海澜手里多了一份由大其力军政府开出的特别通行证,后面还跟着一辆载重四吨的日本尼桑货车。

    大其力的官员们,把泰国兄弟基金会对瑶民的微薄援助,看作是基金会在大其力大规模乐施行善的良好开端,想想这个基金会一次就让清莱政府建起本地区最大的合资医院,还获得五十公里道路扩建的援助,大其力军政府的官员们就期盼不已。别说铺桥修路,就是多提供几台大型发电机组,政府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这种无偿的巨额慈善援助,谁不想要啊?因此向刘海澜提供一些交通上的方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十多名瑶族青年和小春一起,兴奋地爬上了大货车,跟在越野车后面,向南方开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