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两处布局(二)(第2/9页)  宋时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认他,三百万贯在他手里的确能生出更多来。如何不能交付于他,让他运营,以便对国计有更大好处?”

    蔡京不动声色,淡淡道:“萧显谟掌握之资财,已然太富。又经发债一事。动辄便是数百万贯出入。虽然萧显谟勤谨应奉天家内库。然则人臣掌握如此之多资财,实在有些干碍。为萧显谟自身计,也不能再多将资财交于他手中了。国家自有三司为国理财,若是再将大笔资财交在萧显谟手中营运,岂不是就别立了一个三司出来。那国家设官立衙,还有什么意义?”

    这番话蔡京说得是义正词严,完全不象他向来做派。当年设立东南应奉局,等于大宋在东南另外一个负责财计事的官衙,一时权倾半壁。蔡京只有竭力促成,没有在这上面说半句话。现在却仿佛完全变了一个人也似。让人很难相信,当日是他奔走出力,才让萧言坐到现今这个位置上面。

    梁师成的表现,也不象他一向对萧言态度了。今日仿佛是铁了心对萧言力挺到底,当下又是冷笑一声:“如今三司,除了哭穷,还对国家财计有什么补益么?只会每年一届又一届的发钞,发出来就是贬值,到处拒用。现在官吏俸禄,都是钞多钱少,大伤国朝历代恩养士大夫的本意!现在有一萧显谟在,能有三司未曾有的理财手段。凡事有经有权,此刻正是窘迫时侯,暂时委以萧显谟重任,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旦国用稍稍宽裕,自然一切都归于正途。萧显谟是圣人亲自提拔于微末之间,现在效力之心正切。正是敢于任事的时侯,却要限制他的作为,正是误国不浅!”

    梁师成和蔡京这番交锋,让赵佶听得颇有些目瞪口呆,甚而有一种不适的感觉。对于一个合格的君主来说,应该明白作为梁师成和蔡京如此地位的政治人物,其实是没有什么预设立场的,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其实就代表这件事情能带给他们的损益。这个道理赵佶如何能够不知道。不过他也懒得去想其中究竟了,在赵佶看来,不管事态发展到什么地步。他这个皇帝都能稳稳控制住局面。他处断一件事情,基本出发点还是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利益有多大。

    当下赵佶微笑道:“太师自然是老成谋国之言,但是梁师成这番话也未尝没有道理在......凡事有经有权,现在财计如此窘迫,的确是要用些非常手段。国家大事,处处非钱不行。再不拿出非常手段,这国家财计事将伊于胡底?太师当日就是盛赞这萧言之能,大有揽为臂助,在三司用事的意思。现在怎么却又谨慎起来了?”

    在赵佶心目中,对萧言当然有所忌惮。可是随着神武常胜军出外。这忌惮虽说不是烟消云散,也淡得差不多没有了。而且萧言这等人,可算是幸臣当中的极品。南来之人,和朝中各派都没什么牵绊,也完全谈不上有什么根基。可以放手使用,一旦生出什么意外的变故出来,就算牺牲了,对朝局的触动也是最小。看着萧言居然能在禁军财计事得手,赵佶兴致勃勃的就想将这南来子大用而特用。

    赵佶这番话问出来,其实就是想蔡京自己转个弯子,找个台阶下算了。不要误了他这位官家的生财大计。按照赵佶对蔡京的了解,在君王事情上,蔡京总是圆滑的。却没想到,今日蔡京却没在这个上头继续迎合下去了,只是拱手道:“臣意期期以为不可,还请圣人熟思再三。”

    赵佶有些不高兴了,这些年来,谁敢真个拂逆了他的心意?不过面上还是丝毫不显,淡笑道:“不过三百万贯的事情,政事堂不肯副署以为成例也就罢了。暂时搁置,等些时侯再看看罢............若是有什么弊端,再叫停就是。”

    梁师成侍立在赵佶身后,顿时就是心中一喜。却忍住了,没有现于颜色之上。大宋政治制度,到了此刻,对君权的限制已然到了最小。往常这等事情,没有政事堂的副署,怎么也不能作为成例。现在就算政事堂不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