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 汴梁误 第八十一章 暗斗(三)(第1/9页)  宋时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内宦到了梁师成这种级别,自然在外朝也有居所。这些日子,梁师成都在宫中陪伴赵佶周旋,自从到了现在这般地位,他就没有如此殷勤过。赵佶自然也不会拂了这个可以替他当半个家的号称内相的大太监面子——赵佶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信重宠爱的人物,容忍度可以特别高,也不惜偏听偏信。不会拿什么官家架子。总的来说,赵佶可以当一个好朋友,言笑不禁。却实在算不得一个好皇帝。

    这些日子梁师成将赵佶行程安排得满满的,赏东南应奉局送来的奇事,宝箓宫上清宫守静,打蘸,原来很多不会送到赵佶面前的公事也让赵佶一一决断。甚或还以他的身份陪赵佶微服去了李师师那里两次,拉下了老脸当起赵佶帮闲,饮宴作乐,闹得满室都是一团和气。才开始赵佶多少也知道梁师成的打算,就是先将眼前整顿三衙禁军,萧言如何安顿的大事先凉一下。让赵佶一时不做出什么决断,他们这一派系好慢慢筹谋应对。

    对于赵佶来说,正觉得这个事情麻烦。朝中现在非结党无以图存。萧言为梁师成吴敏他们深忌,萧言只能站到蔡京那一党当中。这位老公相,几起几落,根基深厚得连他这个官家都有些忌惮。要是在让他掌握住这么一支强军——虽然赵佶自信蔡京决不至于行操莽之事,大宋政治体制也出不了操莽之辈。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必须时刻要怀着这样的忌惮,随时对朝局进行平衡。

    大宋武备如此废弛,西军又是元气大伤。女真又已经崛起,中间还没有辽国作为缓冲。作为一个智商绝对不算低的皇帝,赵佶自然也知道要整治武备。以北伐见过阵仗,屡胜而归的神武常胜军为基干重整禁军,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现在大宋无事不牵扯到党争,什么事情一和党争沾上边就麻烦了。不方方面面平衡好,什么事情对方就要扯后腿,最后什么也办不成。

    赵佶不算一个残暴之君。他聪明而且文雅,对臣下也算宽厚。但是他弊在好大喜功,欲望又太多太盛,极度缺乏自制的能力。对于太过麻烦的事情也缺乏耐心,宁愿写字画画,玩赏艮岳,和李师师调调情。有人帮他理财,源源不断为他提供极为奢靡的财用就成。以前用蔡京,是因为蔡京能帮他镇得住场面,让他省了许多事情,还能理财。而且蔡京举着新党大旗,也维持了他继统的合法性。随着蔡京用事日久,威权太重,赵佶也想玩平衡,让蔡京几起几落,扶植新人来取代这位用事几十年的老公相。但是越是这样做越是让朝局更加紊乱,各党争斗得不可开交。让赵佶已经深深觉得麻烦。

    此次伐燕,又引出了一大堆麻烦事情,最后不得不将蔡京扶起来安定局面。但是原来在蔡京面前俯首贴耳的人物已经也有了实力,蔡京复位之后朝局已经近乎瘫痪。大宋行政体系已经谈不上照制度运行,只是看主事之人力量对比才看一件事推行得下去否。大家只有一个目标,不管国事如何,只要能攻倒对手就成。

    赵佶想理这一团乱麻都不知道如何措手。萧言领军入卫汴梁,编入三衙,以神武常胜军为基干整顿禁军这一桩大事,更是近期朝局当中争斗的关键,稍一不对,也许就是一场大乱。蔡京那里既然还沉得住气,赵佶也就装鸵鸟,也就当看不见吧。梁师成既然要他玩乐,不提这个事情,不提萧言,他就不提好了。

    一开始是苟安的心态,到了后来玩乐几场,赵佶连这个茬都忘记了。

    从燕云战事糜烂开始,他就没过几天舒心日子,想的全是怎么安稳朝局,怎么弥补这个烂摊子。而这烂摊子越问越是心冷,三司乃至内库,都是寅支卯粮,封椿库几十年前就不在了。大宋财政就靠着交钞在勉力维持,底下文恬武嬉,要是在燕地的十几万大军覆灭,再凑出一支可以保卫汴梁的军马都难了。西军已然有指挥不动的迹象,朝臣除了互相争斗对燕云战事难谋一筹。越是想理清楚,越是一肚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