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榜样典范(第2/3页)  拼搏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线搭桥,很快熟络起来。 视察人群转移到了办公区,主管生产的胡春兰过来向领导们汇报工作,吕冬等人也都在作陪。 中午,马元超提议下,众人就在厂里的食堂用餐,主要菜品都是食品加工厂的产品。 吕冬也在首桌上面作陪,马元超问了几句吕家村和吕氏餐饮公司的发展情况,还跟他聊了几句家常。 能在公家单位当上领导的,或许有些能力会欠缺,但察言观色的技能绝对都点满了。 众人能看得出来,吕冬跟市里这位大领导关系不一般。 县里的大领导进来时就得到姚秘书的悄悄回报,这时也说道:“吕冬,你过往做出的成绩很出色,是咱们青照二十年来最年轻的证携委员,如今又积极创业,带动共同富裕,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力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吕冬自然一口应下来。 上面重视,下面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吕家村的发展,可能会少一些绊脚石。 吃过中午饭,休息一段时间,众人又来到吕家村参观。 其中一项是到吕家村老街上。 冬天里,老街上都结了冰,比夏天路好太多了。 走在这条街道上,用宋娜的话来说,历史感扑面而来。 青砖青瓦房,以条石为基,青砖砌墙,青瓦盖顶,遍布岁月刻痕。 吕振林专门把吕冬叫到前面,让他给领导们介绍关于老街的一些未来设想。 政策的支持对于一个村集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吕家村这一年多的发展速度,最少要下降好几个档次。 面对领导,吕冬也详细说了下,不过设想终归是设想,想要变成现实,还需要多方努力。 首先就是外部大环境,只有大学城进一步扩张,交通进一步发展,附近聚居人口不断增加,才有可能以这条老街为核心,打造一条商业链出来。 否则,全都是空谈。 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足够的人流,就算真正的老街老建筑,也比不过新建的。 所以,吕冬说的只是设想。 吕家村的两条街道简单的转一遍,县里大领导跟着马元超过来,也有所表示:今年内会让相关部门推动吕家食品加工厂到南边县道这条路的全面硬化工作。 这条碎石路,本来也在吕家村的改造范围之内,但其中有部分涉及到刘湾村和公共区域。 村集体的财产怎么都好说,涉及外面的就麻烦了。 如果有县里推动,那就简单很多了,而且吕家村能节省一大笔钱。 领导下来视察,有一项必不可少,去慰问困难户。 来到村委,几位领导分别乘车下去慰问,留下几个秘书进一步了解吕家村的情况,吕振林特意让吕冬留在村委办公室。 张秘和姚秘书跟吕冬已经熟络了,言谈间有说有笑,吕家村的各种状况,吕冬也都了解,问什么基本都能解答。 ………… 吕家村南边,有辆桑纳塔轿车驶入高速桥洞口,伴随着哐当一声,车里的人都感觉屁股跳离车座位,脑袋似乎顶到了车顶棚上。 高速搞的这些破洞子,就没一个好走的!后座上的一位领导忍住想骂娘的冲动。 “小吕,快到了吗?”他稍微调整下坐姿。 旁边的吕建道赶紧说道:“刘主任,这条南北路走到头就是吕家村!” 这是县精神文明办的一位排名不太靠前的副手,论级别跟吕建道平级,两人都是副科,但人资历老,关系面广,在专门组建的青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览筹委会里,担任了一个很重要的副主任职位,比起他这个协办单位的副科,那就是名副其实的领导。 刘主任重任在肩,为筹备明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展览会,忙的天昏地暗,除了自家这摊子,其他事最近都没关心。 也关心不过来。 精神文明办挂副职的六七个,真正做事的却不多。 这时又问道:“一个小村子,能拉到赞助,小吕,你确定?” 如今财政紧张,各方面预算有限,县里相关部门就没有一个资金充裕的,举办什么活动之类的,出去拉赞助都是基本操作。 吕建道笑着说道:“我就是吕家村的人,村里啥情况,我能不了解?刘主任,你放心好了,吕家村的村办企业,去年产值上千万,利润丰厚的不得了,咱们需要的这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