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画网巾先生传(二)(第1/3页)  我在都市当灵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薛璞暗念雷法,掌心雷劈去,却穿过了幻象,不能作用分毫。

    薛璞却也做不得什么,只看得厮杀愈烈,先生也身中一箭。

    不过先生的军队战斗力极高,在清军的围成下撕开了一道缺口,终于邵武城的百姓凭借着这道缺口,扶老携幼向大后方广东逃去。

    满洲兵的铁骑见到百姓出城,弃了先生的部队,突入百姓阵中,大肆杀戮百姓,应为他们的认知里汉人要么是奴隶,要么就是用来杀的。

    先生大怒,带着义军掩护百姓突围,双方在一处泥沼陷入了一番缠斗。

    短兵相接,白刃相向,身入淤泥,血水相搏。

    鞑虏野蛮凶悍战事惨烈,虽然掩护了百姓远去,但是先生的部队也已经战死大半。

    而满洲兵的蒙古八旗援军赶到,两家合围把先生围困在光泽山寺里。

    山寺里的里的和尚害怕极了,说这些都因果造化,不应该反抗,便不想收容义军,先生无奈便把这些吃着百姓香火,临危变节的和尚赶走,驻守在山寺当中。

    和尚跑到山下,给了满洲兵上山的道路,满洲兵下令围攻,却因为山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义军坚守数日,满洲兵几次强攻,都死伤惨重。

    满洲兵只得派出劝降使者,劝降使者自称辽东潘智,是个仰慕汉风的满人。

    只要先生答应出城投降,剃发易服,那么便可以作为同僚一块儿享受高官厚禄。

    先生大怒,便观潘智度举止,金钱鼠尾,这头上锃亮,俨然新剃发之汉奸,举止有作做,装作儒雅,实在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

    连满语亦不能通,还自称满清苗裔;实在是先生恶心。

    先生啐唾其面,呼唤左右效仿耿恭旧事,因其肉太臭,便把潘智身上的鞑子服扒得精光,吊死在城外的旗杆之上。

    遂与鞑子复斗,寺中将士并非皆下死心之人。

    一名少年几番厮杀,遗失了自己的网巾,他蓬头退回,与先生发起牢骚说“既然已经得了生机,为何偏偏死而不退”。

    由于汉人头上是长发扎发髻,所以时日一长,难免不了碎发有的甚至会遮住眼睛影响劳作,于是便发明了网巾。

    一种网状的巾可以包裹在头上,缠住发髻,发网罩住头发,碎发便不会脱落了。

    这网巾后来逐渐成为大明男子的常见头巾。韩国亦有效仿。

    先生怅然若失,并不怪罪,解下自己的网巾系于少年头上说“这衣冠是我们汉人的脸,文明是我们汉人的根

    满洲人剃发易服,是要打我们汉人的脸,断了我们汉人的根

    我们汉人是为炎黄贵胄,华夏血脉,上有祖宗遗德,下有生民百代,文明断绝岂非绝后乎况且君子死于国难,怎可凌辱于异族”

    少年神失落异常暗暗流泪,不知所言,心底却暗下必死之心。

    先生道“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怎可遗忘祖制”旋即帮少年整理好衣冠。

    少年头戴网巾,叩首以拜,遂扛敌不退,死战不降。

    薛璞一颤,细观这个少年面目,正是适才博物馆中出现的中年书生。

    先生的军队寡不敌众,终于在清军的放火烧山之下溃败了,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先生不幸被俘,而少年则带着残部突围而走跳入山涧,不知生死。

    薛璞急忙带着陈浩鹏向先生追去,可这里毕竟是无法左右的环境

    只见那个先生和身边的两个仆从,被清军俘虏,几欲自尽皆被阻拦

    细细观看方才得知,先生奋勇抵抗,一旦投降,将会是给南明无数抵抗人士的一种精神压力,就好比当年元朝鞑子一定要劝降文天祥一样。

    先生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