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八章 分别(第1/2页)  大秦工程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扶苏最终也没有说破。 这是扶苏的性格使然,从小受到“仁义道德”教育使扶苏不忍淳于越遭受打击…… 要知道淳于越在扶苏六岁时就开始教导扶苏,到现在已整整八年。 且儒家最讲“尊师重道”,他扶苏又怎么能违背师意?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赵高的影响……赵高那番看似无心的言语一度让扶苏以为嬴政有意让他跟随淳于越。 但扶苏却又着着实实的不愿再像往常一般跟着淳于越游学,于是心下忐忑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对淳于越这边的问话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 直到淳于越说: “公子去准备些行礼吧,数日后咸阳有场讲学,我等这便赶往咸阳。” 扶苏这才恍然回过神来: “赶往咸阳?” “可是太傅,扶苏还有王命在身在寿春任监军……” 不想淳于越打断扶苏的话道: “臣已问过大王。” “任监军不过是权宜之计,公子可自行选择去留。” “大王的意思是,公子只需回复大王一声便可。” 扶苏一时无语。 这话若是放在一月之前,他只怕会欢呼雀跃,此时却只觉得这消息来的不是时候。 淳于越见扶苏神色有异不由奇道: “大王未曾与你说过吗?” 扶苏回答: “未曾说过。” 淳于越说: “怕是大王忙于政事一时忘了。” “公子自应回复大王,否则便是有违王令。” 扶苏朝淳于越施了一礼,又与赵高一同赶往王宫。 一路上赵高自然又是添柴加火: “寿春兵凶战危,公子乃千金之身自是不宜久留。” “大王又怎会忍心让公子长留寿春任监军?” “太傅所言极是,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 这话说的是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身居高位才合适,否则就是将恶行传播于天下。 这其中的“道德高尚的仁人”指的是谁就不用说了,淳于越。 而“不仁者”当然就是沈兵,或是那些动不动就刀兵相向的将军们。 如果这些话是出自别人之口,扶苏可以当作耳边风,但它却是出自赵高之口…… 那扶苏就不得不仔细思量一番了。 所以才说像赵高这样的人虽没有实权但却极为重要。 大秦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在揣测嬴政的想法,包括扶苏也是。 而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境由赵高表达出来……那就是两种意思。 比如嬴政此次试探扶苏的用心十分明显,就连扶苏都有感觉。 但被赵高这么一说就倒向了另一边,以为嬴政是希望他跟着淳于越。 等到扶苏再次站在嬴政面前时,嬴政就问了声: “公子已见过太傅了?” 扶苏回答: “回父王,儿臣已见过太傅。” 嬴政故作轻松的问道: “如此,公子是何选择?” 扶苏迟疑了下,话已到嘴边却硬生生的又吞了回去。 见扶苏犹豫不决,嬴政心下又有些不快了,眉头一皱便问道: “咸阳亦或寿春,如此小事竟能让公子为难?” 扶苏咬了咬牙,跪地道: “父王恕罪。” “儿臣心知父王有意让儿臣继续追随太傅游学。” “然儿臣心意已决,愿前往寿春继续任监军!” “望父王成全!” 嬴政心下暗喜,表面却波澜不惊,甚至佯装气愤道: “哦,公子可是觉得已学有所成,足以上阵领兵了?” 扶苏回答: “儿臣并无此意。” “然随太傅游学虽有所得,却与飘渺无依。” “儿臣在寿春所学却是实实在在,如今更是一手促成秦楚止戈。” “游学又如何能立下如此功劳?” “是以儿臣想……” 嬴政点了点头,说道: “去吧!” 扶苏大喜,跪地用力拜了拜: “谢父王成全!” 嬴政看着扶苏离去的背影,欣慰的对赵高说道: “寡人今趟算是找对人了。” “那淳于越八年之功,却不及沈兵一月之炼。” “沈兵真乃神人也!” 赵高心下虽是一阵不喜,但嘴上却说: “恭喜大王,此乃大秦之幸!我大秦后继有人矣!” 于是扶苏又回到了寿春。 在此之前扶苏还是去淳于越那交待了一番……虽然扶苏可以就这么离去,淳于越也无法拿他怎样,毕竟扶苏是太子。 但毕竟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