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6. 辞职(第1/3页)  一星大酒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又是一个周一的清晨。

    天空阴沉沉的。

    黑压压的乌云压在头顶,像是要掉下来一般。

    行道上,车道上。

    来往的行人与车辆,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首尾相接。

    从半空中远眺过去,一望无际。

    喧闹嘈杂的声响,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中响起。

    宣告着,新的一周、新的一天的开始。

    海屿大道,这是整个海屿市是最为热闹和繁忙的主干道。

    这条宽阔的大道可以同时容纳,双向10辆车并排行走。

    整个大道的宽度约150米。

    除了中间分隔两个方向的绿化带外。

    还设置有两旁的自行车道、路灯、人行道等等辅助设施。

    以及噪音隔离带,绿化带等等。

    这是整个炎黄国,现有规格最高的城市主干道之一。

    在大道两侧,分布着各种类型不同业态,种类齐全。

    雄伟高耸的楼宇,直插云霄。

    彰显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写字楼、商场、科学馆博物院、中心剧院、高档公寓以及各种政府办公单位、大型企业总部基地等等。

    这里可以豪不夸张地说,是整个海屿市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以及文化中心。

    曾经有人戏称,整个海屿大道沿路两侧的经济价值加起来。

    起码要占到整个炎黄国经济总量的110。

    在这里,聚合了大量财富和精英人才。

    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

    在整个海屿市cbd位置的海屿大道旁。

    在一众雄伟壮观的摩天建筑中。

    有一栋外表破烂,整体颜色呈现白中带黄的普通写字楼,显得特别的突兀。

    这栋建筑,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

    是一栋18层左右的小型办公楼。

    从外表上看,这栋办公楼普普通通,没有任何的特色。

    乳白色的墙漆,在时间的侵蚀下,已经变得昏黄而斑驳。

    门头以及屋顶也都是用了最普通的材料和造型,拼合而成。

    乍眼一看,就像因为在建时,可能因为资金有所短缺,而导致的无奈之举。

    幸运的是,这栋普普通通的办公楼。

    原本门前,小小的羊肠小道。

    若干年后,突然被政府重点规划为城市的主干道,从而进行扩建。

    最终,成为了整个海屿市的经济动力心脏海屿大道。

    让这种本来就显得普通而平庸的白色小办公楼。

    忽然一夜间,身价百倍暴涨。

    连那些,显得略有年代感的设计材料以及造型,都别有情趣起来。

    这栋普通的小楼,就是南方时报的总部大厦。

    作为官媒性质的报社。

    南方时报,在整个海屿市。

    甚至南炎黄这一块。

    都有非常广泛的覆盖群体以及令人信服的绝对权威性。

    许多政府要员、财团领袖以及求上进的职场青年。

    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

    除了洗脸刷牙吃早餐外。

    就是拿起自己订阅的南方时报。

    仔仔细细地研读半个小时。

    以了解当天的动态新闻、社会发展。

    而作为南方时报要害中的要害部门社会新闻部。

    则聚合了整个报社最大的权力与最多的人才。

    此时,如果有路过社会新闻部的外人的话。

    就会发现,这里一点也不像平时。

    那安宁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