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八章 顺治的取舍(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2页)  南明第一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师,紫禁城。 这几日来顺治皇帝的心情很是不爽。 先是南京失陷,紧接着武昌又被明军夺取。 短短半个月内,长江沿线的两座重镇相继丢掉,简直把朝廷的脸面丢尽了。 按照朝廷的惯例,失陷土地的臣子必须被逮拿进京问罪。 不管是郎廷佐还是胡全才都不能例外。 可宁完我宁先生突然进宫面圣,为二人求情。 宁完我是天命朝的老臣,在太祖努尔哈赤刚刚起兵建立后金后便追随左右。 作为一名汉人,其历任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伺候了太祖、太宗以及顺治三朝皇帝,是真真切切的三朝元老。 作为一名谋臣,宁完我的几次关键建议直接改变了后金以及后来大清的走势。 其完善官制,推行科举提倡以汉制汉的策略,把关内的这些奴才收拾的服服帖帖,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替大清卖命。 就在顺治十五年九月,已近古稀之年的宁完我上书乞休。 顺治皇帝虽然十分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准许了宁完我的请求。 虽然宁完我致仕了,但顺治皇帝仍然很看重他,时不时的都会询问宁完我的意见。 大清的另一位谋臣范文程也很欣赏宁完我,认为他是大清入主中原的一大功臣。 但在是否惩治胡全才和郎廷佐一事上,范文程和宁完我的意见完全不同。 范文程认为应该重罚这些失土的官员以儆效尤。而宁完我坚持应该命二人戴罪立功。 顺治皇帝一时有些头疼。 宁完我和范文程的资历都很老,说的也都有道理。 但他只能听一人的。 无奈之下顺治皇帝只得去找昭圣皇太后(注1)问询。 昭圣皇太后并没有立刻回答顺治皇帝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是中原的一个普通家庭的。 一家人世代务农,在土地里刨食吃。 老汉生了一对兄弟,兄弟二人渐渐长大了。 老大喜欢读书,靠着天赋考了个秀才进到城里县学寄读。 老二喜欢干农活,便跟着老汉一起务农。 后来老大金榜题名做了官,地方的孝敬不断,手上有了银子。 老二便想向老大借钱,老大毫不犹豫的借给了老二。 老二很是感激,觉得还是亲兄弟靠谱。 可这钱来的舒服了,老二便时常伸手。 老大无奈只得表示和老二分家,不再给他钱。 顺治皇帝听完这个故事便明白昭圣皇太后的意思,她老人家是叫他恩威并施啊! 当皇帝的不能太过刻薄寡恩,这样臣子们都会觉得跟着这样一个皇帝干没前途。 但又不能太过老好人,不然臣子们得寸进尺,反而难于管理。 其实明军攻占武昌、南京后清军还是控制了江南大片土地,天也没有立即塌下来。 故而昭圣皇太后觉得应该给郎廷佐和胡全才一个机会。这样也可以彰显天子的宽厚仁德。 如果他们能够戴罪立功自然最好,如果他们仍然无所作为放任明军推进,那时候再把这二人逮拿治罪,满朝文物都说不出什么话了。 朝臣们反而会称赞天子恩威并施,处置得当。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但什么时候施威,什么时候施恩却是一门学问。 放眼青史,凡是那些有手段的君王都是能够熟练掌握这套技巧的。 昭圣皇太后希望顺治也能掌握这套技巧。 顺治皇帝想明白其中的关节后还是选择给二人一个机会,不然天下人岂不是要说他刻薄寡恩了。 他可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人,怎么可能背负这些骂名? 永历、郑成功不过是一群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他可以等,等到胡全才、郎廷佐戴罪立功的那一刻。 ... ... 宁完我宅邸今日颇是有些热闹。 自打他致仕以后平日里那些前来拜访的官员纷纷消失,除了皇帝偶尔赏赐些东西,基本府邸很少有人前来。 今日来的这位可是顺治朝当红的人物,议政大臣、太子太保范文程。 宁完我年长范文程四岁,已经六十有六,范文程今年也已经六十二。 二人同为三朝元老,又都是汉人,可谓是惺惺相惜。 宁完我活了一辈子,可谓是人精中的人精。 范文程此次前来他自然明白其目的。 宁完我建议顺治皇帝放郎廷佐和胡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