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8章 大宝藏(第1/2页)  我是王富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岳亲自领兵北上,除了绑架蒙古太后,又跟卜赤干了一架之外,王岳还有很多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食盐。 准确说,是包含食盐成分的盐湖……这种咸水湖在蒙古草原有广泛分布,大大小小的盐湖,储量十分丰富。 可以说,这些盐湖就是一个个聚宝盆,只要开发出来,就可以坐着数钱,毫不费力气。 王岳是一眼就看上了这些无主的盐湖,并且打算以此来大发横财,狠狠赚一笔。但是王岳了解之后,发现了问题。 在明代,人们可不是不懂如何利用盐湖,相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光是大大小小,分布各地的盐池,就有22处之多。 而且明人还找到了如何获得食盐的方法,那就是在春季,将盐湖水引入预先挖好的晾晒池中。 这个时间必须把握好,因为一旦时间过长,湖水会繁衍藻类,影响食盐的品质。 而引水之后,赶上大风骤起,一夜之间,池地就便是结晶的大粒食盐。 不用烧火蒸煮,直接利用自然风,得到的池盐品质极好,在市面上算是第一等的,比起海盐贵了不少,深受大户推崇,许多人家早起刷牙,用的就是这些盐池生产的青盐。 弄清楚这些之后,王岳彻底灰心丧气了。 什么利用盐湖啊,什么自然蒸发啊……这些技术找明代都有了,而且还非常成熟,想要以此发财,还是歇歇吧! 就在王岳打算放弃的时候,北境都护府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机会。 你们不是不管粮饷吗? 不是让我自己解决吗? 好啊,那就别怪我不客气! 挖矿太慢了,种田也需要一年。 王岳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字:快! 不但要快,还要量大,实惠,回报丰富! 最好的东西,就是食盐! 迅速向国内倾销食盐,为整个北境的发展,赚取第一斗金。 而且晾晒,销售食盐,还能造就一批富裕群体。当看到移民果然能致富之后,带动的效果可想而知。 整个北境开发,恢复大宁都司的计划,赢得了开门红……一切完美! “师父,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也知道,你这件事不可能办成的,你就是做梦呢!”说话的人是王岳的大徒弟,福国公崔士林。 他没掺和这一次作战,那是因为他去了倭国,摆平围攻石见银山的事情,他回来了,还带着不少银子,乐颠颠回来。 结果刚回来,就被王岳叫来,让他出钱买北境的池盐,对此崔士林只想说两字:休想! 倭国人私下称我叫魔王,我认了,咱就不是人了,能怎么样? 被敌人忌惮咒骂,那是一个战士的荣幸。 要是敌人夸你好,那才应该反思,看看是不是除了问题。 只是回到了大明,崔士林才意识到,他不是人,可师父太狗了! “师父,咱大明的食盐有三个来源,西北的池盐、西南的井盐,还有两淮两浙的海盐……每一处都有盐商把持,而且这些人跟朝廷盘根错节,势力强大。人家把肉都分完了,您老非要冲上去,啃一口,您说人家会答应吗?” 王岳翻了翻眼皮,他当然知道盐商的厉害。 事实上徒弟杨博的家里,就是大盐商。 自从废除开中法之后,这些大盐商向户部交钱,换取盐引,然后利用盐引,从盐场购买食盐,再运送到指定区域销售,靠着朝廷特许,基本上就是坐在家里数钱。 要想在食盐上分一杯羹,首先要冲击的就是户部,二百多万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几乎是岁入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更可怕的是地方上,大大小小的盐商,他们肯定会联手抵制。 而这些盐商又勾连着地方衙门……这是多大的利益集团啊! 和这个“盐帮”比起来,杨廷和集团都显得娇小可爱了。 “师父,弟子真的劝你一句,咱别折腾了行不?”崔士林真想给王岳跪下了,你让我过两天安稳日子行不? 王岳冷哼一声,“盐利是我眼下最容易抓到,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钱,不光利润够多,而且还持久稳定。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手的。而是我对食盐动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能降低盐价,得到百姓的拥护,只要有百姓支持,我一无所惧啊!” 崔士林依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