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祖传宝物(第1/2页)  鉴宝我有面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讲完之后,老爷子才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样样东西。

    首先,是两根木棍,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这是文房宝物之一的镇纸,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这是木质的,值钱吗”倩倩的大哥问道。

    老爷子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给小楚看。”

    倩倩的大哥讪讪一笑,只好将木质的镇纸转手给楚河。

    楚河拿上手,看了十多秒钟,说道“红木做的,清末的物件,大概就是一万几千的样子。”

    他解释,红木其实也分很多种。这种老红木,在现在算是比较高档的木材,如果是老红木的家具,还是清朝的,几十万都很有可能。

    一万几千

    那好像也不错呀原本,倩倩的大哥他们以为,这玩意能值一两千,就算价格高的了。

    只有韩老爷子有点悻悻然,他自己高估了那两方镇纸。

    “那这东西呢”老爷子又掏出来一件东西。

    老实说,那玩意,连他都不知道叫什么。像一个葫芦劈开两半,稍微扁平,葫芦还带着一截藤蔓,有叶子。

    不过,那是瓷做的,并非真正的葫芦。

    “装墨水的吗”倩倩的大哥问道。

    楚河一眼就看出,这是笔掭。他笑道“不是,这只是笔掭。古代,伺候笔的文玩很多,诸如笔筒、笔海、笔格、笔洗、笔挂、笔屏、笔船、笔插、笔帘、笔盒等等。

    为了使毛笔有一个合适的笔锋,文人往往会准备一个下笔行文描画之前用以掭墨吮毫的工具,以避免一笔之间发生墨色浓淡不均的现象,这种文房雅器就是笔掭。”

    “还是小楚有见识,不像他们两个。”老爷子开口道。

    倩倩则是问道“那这值钱吗”

    其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值不值钱。

    楚河看这件笔掭扁体,作葫芦形,雕枝蔓、叶片、小葫芦及蝙蝠为饰,并染蓝、绿、红等色。

    古人以大小葫芦藤蔓相联象征多子,而取蝠之谐音寓“福”意。此器雕刻精细,装饰意味更甚于实用。

    他将笔掭翻转过来,底部有“成化年制”的字样。

    “成化年是什么时候”段颖问道。她是个历史菜鸟,对一些历史大事件都记不清,一个朝代有几个皇帝也搞不清楚,就更不要说什么“成化年”。

    倩倩一家怎么说也是书香之家,对历史还算是过关。

    他大哥马上回应“明朝的东西那应该挺值钱的。”

    然而,他话音刚落,楚河就一盆冷水泼下去“不对,这是仿造的。”

    “仿造的不可能,这也是我祖上传下来的。”老爷子马上反驳。

    楚河打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说道“先不急,我说是仿造的,但没有说是新仿和老仿。”

    “有区别吗”

    楚河跟大家解释,民国之前仿旧的叫“老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以前仿造的”这回,老爷子无话可说了。

    “嗯这应该是清朝仿明朝的物件。事实上,清朝一直都在模仿各朝各代的艺术品。明朝缔造了一个艺术文明的巅峰期,清朝的皇帝一直觉得,他们才是天选之人,大清帝国无所不能,明朝能做出来的,他们也一定能。

    于是,清朝就出现了很多明朝的仿造品,毕竟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