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章 石桥学子(第2/3页)  朝为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淡淡点头,道:“今日带你们去国子监看看,大唐学府之首,独属长安的国子监,里面的博士和贡生皆是饱学之士,与之相谈,获益良多,你们要用心听,多听多问,珍惜这次机会,这是我的二祖翁搭上了鸿胪寺卿的面子才请得几位博士屈尊与你们一晤,当世学子,得此殊荣者寥寥无几。” 四人纷纷行礼,恭敬地道:“是,学生听阿姐吩咐。” 张怀玉见他们老实本分一副呆头鹅的样子,不由失望地叹了口气,怎么看都像书呆子,不会又培养出几个跟宋根生一样的迂腐之人吧? 出门步行,张怀玉故意不乘马车,让他们多领略长安的风土人情。 走了一段路后,一个名叫冯付生的少年问道:“阿姐,顾阿兄何时回长安?我们……很想他。” 张怀玉摇摇头:“这一两年你们见不到他,他赴任安西不到一年,天子欲委以重任,短期内回不来的。” 四人失望地互视一眼,没出声。 张怀玉又道:“你们用心读书,准备两年后的科举,若能高中,全村摆三天三夜的酒宴为你们庆功。” 四人闻言神情各异,两人喜形于色,另外两人却有些迟疑。 张怀玉将他们的表情看在眼里,朝迟疑的二人一瞥,道:“你们没信心高中?” 二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二十来岁气质颇为沉稳,名叫段无忌的人道:“阿姐,学生有一事不解,阿姐能否为学生解惑?” “你说。” “读书是为科举,科举是为做官,那么做官是为什么呢?” 张怀玉眼里露出笑意:“这个问题,你们可以去问问宋根生,你们的宋阿兄,他如今是蜀州刺史府别驾,我想,他能告诉你们做官是为了什么。” 段无忌摇头道:“官至宋阿兄,位封四品,一州之地,权柄仅次于刺史,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当世已是凤毛麟角,可终究仍只是造福一方,那么我们读书人心里想的,嘴里念的所谓‘天下’,岂非空中楼阁,《礼》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们学的是治国平天下之术,为何只能治一方之地,而且往往还做得手忙脚乱,常有恶政乱政,致黎民陷于苦难。” 张怀玉眯起眼,很不客气地道:“你连一地都治不好,何言‘平天下’?知道你们的宋阿兄曾经走过多么恶劣的弯路吗?知道他曾经付出过多大的代价吗?” 段无忌苦笑道:“阿姐误会学生的意思了,学生是想说,我还年轻,并不急于科举,因为我读了许多圣贤书后,脑子里积累了太多的困惑,这些困惑无人能解答,只能靠我自己去摸索,去看清世道黑白善恶,亲历众生悲喜后,才能给自己一个圆满的答案。” 顿了顿,段无忌直视张怀玉的眼睛,认真地道:“学生不想为了做官而科举,就算我参加科举,也只是想称量出自己的斤两,证明自己是个人才,但做官并非我所愿,我所愿者,认清自己,也认清这个世道,然后再回过身继续领略圣贤书里的道理。” 张怀玉顿时有些错愕,她没想到这位看起来非常沉稳的少年,脑子里竟然有如此叛逆不羁的念头。 然而他说的话在耳边嗡嗡作响,她竟无法找出反驳的言辞。 叛逆不羁吗?并不见得。 或许段无忌所想的才是真正求学致知的真理。 良久,张怀玉轻声道:“我无法断言你的话是对是错,但你们的顾阿兄曾经说过,人生一世,先见自己,然后见天地,最后见众生。这也是圣贤庄子的思想,你既然不想做官,想必有自己的主见,我无法帮你决定。” 段无忌长揖一礼:“多谢阿姐体谅学生。” 随即段无忌又道:“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阿姐成全。” “你说。” 段无忌语气深沉地道:“学生能在石桥村学得圣贤道理,让我见识了大千世界,回想当初的自己,真如坐井观天之蛙,今日之所学所得,全是顾阿兄和怀玉阿姐的恩惠,若非您二位在村里开办学堂,我一生只是个困于囹圄的无知愚昧之人……” “承二位恩情无以为报,而学生我仍想游历一番,所以……学生想请阿姐答应我去安西都护府,让我成为顾阿兄麾下幕宾,学生将用尽所能去辅佐顾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