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08章:惊慌的高丽和倭国(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杨柳絮儿满城里飘的时候,杨怀仁把那份军官制度改革的建议递了上去。

    只用了两天时间,便通过的御批,开始在禁军之中施行。

    武将集团的心情一片大好,文官集团那边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

    杨怀仁倒不觉得以前的担心是多余的,而是觉得,也许文官集团做出了让步,或者他们表面做出了让步,实际上却觉得这是让文官渗透到军队里的一个绝佳的机会。

    这就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看法了。

    不过仔细想想,文官集团的想法,更多的是臆测,而让武将集团所振奋的事情,却是会实打实的发生的。

    让文官进入军队担任实际的基层职事,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影响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改变,最大的作用是逐渐消除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界限和隔阂。

    就比如杨怀仁,他原来的身份是个生,可从头到尾他都担任武职,所以在他心中,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界限,就没那么明显。

    甚至因为武将的地位和文官相差太大,他内心里总会产生同情武将的心理。

    而最终在他心里形成的概念,就是文武不应该轻谁重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治和武功,同样的重要。

    虽然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时期,也要分主次,但这种主次并不会形成眼下文武差距太大,甚至快要形成文武之间矛盾的情况。

    当然,这种变化也绝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检验。

    对于那些考中了进士却没有机会出仕的士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机遇了。

    肯定也有一部分迂腐和顽固不化的读人不屑于进入军队里任职,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抓住这个机会的。

    军营里也一样,新人来了,旧人当然也有一些忧虑,但在相对完善的制度之下,不存在谁管着谁,大家都是同僚,相处下来,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实际情况是,军营里的正常运转,也变得顺畅了不少,文官和武将有了基层上的交流,他们也发觉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并没有之前想象里那么大。

    文武有别的意识形态,也从这里开始,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战力的提升也许没有那么快有显著提高。

    但很明显的是,禁军的结构更加完整了,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也有效的组织着军队的新管理体系运转了起来。

    龙武卫、虎贲卫、虎骑卫和武德军水军,自然作为范例,对其他军营起到了示范作用。

    而那些在军营里出仕的文人,也悄然发生了心态上的变化,他们明显地觉得,文武结合,表现出来的结果真的是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

    他们适应了现在的职位,也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基层的将士们可以不分彼此。

    这种现象被朝堂上的文官们看在眼里,一开始他们也表现出怀疑和不适应,但时间久了,他们也渐渐开始了思考。

    到夏天的时候,朝堂的稳定性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君臣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那些大臣们也不会再觉得皇帝年纪太小,而容易产生问题了。

    北边。

    短短四个月时间,武德军的舰队已经往北边运送了两趟粮食,送回来的消息让杨怀仁有点哭笑不得。

    徐泾在信里说,他们看到的女真人,几乎还是野人,除了少数贵族,大多数女真人还穿着原始的兽皮。

    徐泾倒也不是瞧不起女真人,或者小看了这些近乎野人的百姓的战斗力,而是觉得,指望他们却和强大的契丹人对抗,他们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杨怀仁没法给他解释,总不能说在另一个历史时空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