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临河却闻定国策(第4/6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千有余!”

    “然后下襄陵,若又是三五千当面,将军又该如何?”

    公孙珣立即有些醒悟了过来。

    “在下直言好了。”卫觊看到对方醒悟,也是赶紧解释。“将军顺汾水而下,前面还有平阳、绛邑、临汾、冀城、皮氏等诸多白波匪所占城池……若是郭太依旧避战,领五六万人到北面吕梁山中躲避,将军该如何应对?河东近二十县,地广人稠,届时将军若放过他们不管,仓促直入关中,难道不怕后勤被断?若是沿途布防,这么多城,该留多少兵?将军唯一的策略,便是要将河东彻底扫清,方能放心无虞,大胆过黄河与董贼决战!”

    公孙珣一时沉思。

    倒是娄圭忽然在马上拱手出言询问“南阳娄圭,请问伯觎先生,你为何笃定郭太会避战,又为何要我军留在杨县这里,莫非停在此处,反而会逼迫郭太主动决战吗?”

    “见过左军师中郎将。”卫觊礼数不失,却是反问一句。“敢问中郎将,你知道河东的局势吗?”

    “不就是世族聚于涑水南面,所以保我那师兄王太守在安邑不失,而豪强、良家子居于汾水两岸,所以聚众为匪吗?”戏忠插嘴言道。

    “大致如此,却有纰漏。”卫觊指着北面汾水从容言道。“其实河东被涑水和汾水一分为三……世族名门,多聚居于涑水南黄河北,以古都安邑为根基,这点诸位没说错;而豪强、良家子居于汾水两侧也没说错,不过是豪强居于汾水南涑水北,而良家子多居于涑水北面……”

    公孙珣面色微动。

    “但再往北,吕梁山中,因为之前关中大乱,也多有关中、凉州、并州逃亡百姓。”卫觊继续言道。“当日郭太以黄巾余孽起兵,便是先在北面山中汇集饥民,一路南下,先裹挟汾水北岸的良家子,到汾水边上的白波谷正式起事,然后过河攻城略地,引得无数豪强大户纷纷相从……此时,在各地阻拦卫将军的,其实是各地豪强大户擅自为之,而郭太和汾北百姓,此时却有所布置,屡屡后退避让……”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公孙珣忽然直接打断了对方。“你是说郭太本就指挥不动那些汾南的豪强……若是我一路南下,势若雷霆,他反而有理由避战,并趁势抛弃那些豪强;但若我停在此处,四处派遣骑兵袭扰,如刀悬于顶,这些汾南豪强反而可以有时间串联起来,一起逼迫郭太前来决战。”

    “正是此意。”卫觊拱手行礼,恳切言道。“卫将军……我并不懂兵法,只不过久居此处,微微懂得河东情势而已,将军何不暂驻此处?若我所言对了,趁势决战,以除后患,若我所言差了,稍待几日,并不碍大局!”

    “说的极好。”公孙珣手握缰绳,在马上望着北面汾水微微颔首。“确实是我一时大意了……只是伯觎先生,这本不关你的事情,你不在安邑坐观成败,反而冒着战乱孤身来此,又是图的什么呢?据我幕属刚刚所言,你少年成年,家世、名望号称河东第一,却一直都未出仕,如今为何反而孤身犯险,来此处专门助我?”

    卫觊摇头不止“天下未乱,我潜心于典章书法,难道不行吗?而如今天下动乱,身为士人,拨乱反正不是理所当然吗?”

    “话虽如此,天下动乱,群雄并起,为何以我为拨乱反正之人?”公孙珣居高临下,似笑非笑。“我可不是什么礼贤下士之人。”

    “我非是谄媚之人,但见到卫将军过春耕方动兵马,却也明白卫将军绝非浪得虚名之辈,兼有安抚之心。更不要说,此时董卓强暴无度,噬需能压制他的英杰!”卫觊抬头严肃答道。“这时候我不来寻将军,难道要指望郡中这些乱匪去平乱吗?”

    “我师兄王邑如何,他不是你郡君吗?”

    “王公颇得郡中上下拥护。”卫觊坦然答道。“而且礼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