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铁骑横百里(下)(第3/5页)  覆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一事应该要说与君侯,这牌等说完再打也无妨。”

    “那便说吧!”公孙珣依旧不以为然。

    董昭看了吕范、娄圭一眼,咬牙之余倒也干脆:“君侯,今日程仲德婉拒君侯,怕是不止是因年纪渐长,而是另有缘由。”

    “说来听听。”公孙珣好奇不止,而吕娄二人也一起正色相对。

    “回禀明公。”董昭肃容相对道。“怕是程仲德以明公是燕人而心有疑虑。”

    “地域吗?”公孙珣难得一声长叹。“不想程仲德如此智者,也有此念?”

    “天下间风气如此,不是只有一个程仲德的。”董昭愈发无奈。“乡人乡党,以郡为国,这是哪里都免不了的事情,便是明公你在河北不也因此得利吗?”

    “只有此言吗?”公孙珣思索片刻,复又沉声问道。

    “还有一事。”董昭建言道。“终究是程仲德囿于地域,不识明公风采,我愿意去帮明公再与他谈一谈。”

    “如此强横人物,公仁与他谈的来吗?”公孙珣不由笑出了声。

    董昭无言以对。

    “既然谈不来便不要去谈了,省的学我自取其辱。”公孙珣招手道。“且上榻来,行军辛苦,难得清闲一日,不要多想了。”

    董昭长出了一口气,又向吕范、娄圭二人拱了拱手,这才上榻取了一席之地。

    四人刚刚坐定,门外侍卫再度前来禀报,说是本县程立请见。

    几人恍然四顾,最后齐齐看向了坐在榻上东侧的公孙珣身上,后者思索片刻,一边下令请人进来,一边却依然坐定不动。

    这下子,其余三人便也耐住性子坐在了原地。

    程立步入房中,迎面看见这一幕,也是一惊,但旋即醒悟,然后便立在门内从容拱手一礼:“将军!”

    “程公且坐,不知有何事教我?”公孙珣微笑相询。

    程立闻言先是不慌不忙在榻前高凳上坐下,然后才正色以告:“不瞒将军,在下思来想去,觉得有一事应当坦诚相告,以免相互生疑,这才忽然来访。”

    “说来听听。”

    “且问将军。”程立捻须肃容问道。“乱起以后,将军自涿郡至河内,又从河内直发我东郡,沿途所见,可曾见百姓流离失所,乱象丛生?”

    公孙珣听到这话,倒也是终于认真了起来,便从塌下放下双腿站起身来,而他这么一动作,吕范、娄圭、董昭三人也纷纷落地,或是侍立,或是端坐。

    “不瞒程公。”公孙珣眉头紧锁,想了好大一会,却还是摇头不止。“可能是自乱起后,我心思多在军事上面,所以实在是没有看到过乱象丛生之事……而中途在赵国,虽然与董司马谈及过一些吏民逃亡之举,但那些却多是投贼之人,却似乎不是程公所指的那般乱象……敢问程公,这是为何呢?”

    “因为时候未到。”程立板着脸言道。

    “时候未到?”娄子伯一时好奇。

    “不错。”程立不由冷笑。“大乱刚起,黄巾贼多在攻城略地,以夺取府库城池、大户豪右庄园为主,很少有侵扰乡里的举动;而官军仓促而出,却兵甲齐备、库藏充足,心思也多在战事上;甚至,此时因为各地长吏逃散,百姓可以逃避平日的税算,日子反而好过不少!然而……秋收之后又如何呢?战事迁延又如何呢?”

    公孙珣负手仰头,若有所思……他之前没往这个方向想,但此时经过程立一点,却是心思透亮了起来——此时不见乱象不是什么好事!

    恰恰相反,这说明乱子太大,而汉室的天下也太大,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已。

    战事迁延下去,地方长吏又多逃窜,很快就会有大量盗匪出现;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在于秋收……公孙珣沿途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