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八十四章 张唐英,沈括,火药,喜事(第3/4页)  回到北宋当大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态,是相当清明的,前所未有的清明,包括政治斗争,都显得很清明。这是史官对于仁宗一朝的记载评价,因为史官也是文人。

    中国的历史,就是文人写的,所以在看事情的角度上,难免带着文人的视角。中国的历史,几乎不记载真正关于民间百姓的事情。

    当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并非史官不记载,就难以还原古代的民间生活状态。因为中国还有更多的地方志,地方志记载的都是关于地方上的事情,自然就接地气许多。

    还有一个最为接地气的历史记录,那就是家族传承的族谱,族谱可不仅仅只是记谁是谁儿子这么简单,还会记载这个家族的许多事情。

    再一个就是小说这种东西了,比如《金瓶梅》,要想研究明朝社会真正的形态,《金瓶梅》就真正是一本百科全了,应有尽有。

    所以想要真正了解历史,看史只是其一。每每有人说起古代是如何如何的,其实很大程度上说的是文人阶层的事情。真正的民间,其实又是另外一个形态。

    甘这个侍御史,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事情可以做,除了上朝去喷,下朝处理往来公文,看一看检举信之类,真没有什么大事要做。

    这汴梁城,是真美,甘第一次认认真真逛起了汴梁城,逛遍汴梁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难得的轻松惬意。

    如今赵宗兰的生活也很充实,带着一帮汴梁城里的女文人,吃酒听曲,打马闲叙,作诗填词。

    每每看到家中这种场景,甘总是能想起李清照。

    若是不出城去看,甘是真觉得这个时代当真是好,民风不紧不松,百姓安居乐业,日子逍遥自在。

    这种假象,是真的能迷惑人,甚至甘有时候也被这种假象给迷惑住了,只觉得就这么过一辈子,没什么不可以的。

    这大宋朝,还真是个安乐死。安安乐乐,忽然就死了。

    逛了一天汴梁城的甘回到家中房,写下了一行字:一硝二炭三硫磺。

    写下这一行字,甘下了莫大的决心。这个配方,很简单,但是这个配方其实也有许多人并不懂,以为就是硝与炭与硫磺的比例就是一比二比三。

    其实不是的,一硝,这里面的一,是一斤的意思,就是十六两。后面二与三的单位,却是两。也就是说这个比例应该是十六比二比三。

    写下这个东西,甘心中带着一种紧张。

    也代表甘是真的要为未来打算一下了,不论怎么说,战争在这个时代,是一定不可能避免的。这个繁华的时代,不能真的就铁蹄踏破之后安乐死了。

    写罢,甘开口喊道:“呆霸,进来,有要事吩咐你去做。”

    甘霸走进房,手中捧着半个今年的新西瓜,问道:“大哥,何事?”

    “给你一张购货单,你去把上面的东西买齐,送到老宅之中去,货物一定要最好的,不能教人蒙骗了。也不得走漏一点风声。”甘安排着。

    甘霸点着头:“大哥放心,这汴梁城,没有谁人敢蒙骗与我。”

    甘把另外一张纸递给甘霸,又叮嘱一语:“码头那个张铁匠,你帮我给他送些钱去,他若问起,你就说过得一些时间,我有要事寻他。”

    张铁匠,就是给甘打造简易轴承的那个铁匠,后来也给甘加工了许多套简易的轴承,手艺相当好。

    手艺好是其次,关键是这个张铁匠还真说话算数,满汴梁城,除了甘这里,再也没有见过轴承这种东西了,可见这个张铁匠的人品当真值得信任,守口如瓶。

    “得嘞,我知晓了,这就去给大哥办妥。”说完甘霸拿着货单,直奔码头而去,订购货物,没有比码头更好的地方了。张铁匠也在码头之上。

    甘还想起了一个人,名叫沈括,写了一本《梦溪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