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赐牌匾(第1/2页)  混在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栖霞山,古称摄山。南朝时隐士明僧绍筑宅为寺,称为栖霞精舍。后来智度禅师和明僧绍之子正式理佛称为寺庙。如今朝廷大力倡导金陵佛教事业,故而上元县的佛事极为昌盛。这栖霞精舍也称为了功德寺,就位于栖霞山下。

    这一日,上元佳节,本应该极为热闹之日,但有一大群人出了上元县,来到了栖霞山。

    经过半年的修建,通往栖霞山上的道路也已修好,可以并行两辆马车,直通半山。以明镜湖为界,那里便坐落着清心书院。

    武清一众百人或骑马,或坐马车,一路游览风光,经过功德寺后,一直而上,山势平缓,并不算陡峭。

    武清骑着马看到功德寺前有一众身披袈裟的高僧朝着自己走来,不禁勒住了汗血马,而后跳下马来,等候高僧到来。

    高僧一众人走近后,双手合十,说道:“敢问施主可是武清武公子。”

    武清双手合十,说道:“正是在下,不知大师有何事”

    那高僧再念佛号,说道:“贫僧功德寺主持,三相,这厢有礼了。”

    武清郁闷,问这和尚什么事情,他也不说什么事情,见礼是什么意思呢。武清只好还礼,说道:“见过三相法师。”

    功德寺是三论宗的发源地,所以这功德寺在大唐也是颇为有名。武清多少还是了解一些,但今日清心书院开馆,他不得不去,而且从今日开始,他将常住清心书院,潜心修炼内功,完善理学理论,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

    三相法师显然很受用,说道:“今日公子上山,怕是清心书院开馆之日吧。”

    武清点头道:“回大师,正是如此。”

    三相法师看着武清。而后说道:“贫僧恭贺公子,开万法之门,立乾坤之道,教化世人,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谢大师吉言。”武清不敢怠慢,虽然对佛教不是很感冒,而且对于佛教彼岸轮回之说很反感。但学术是学术,这些大师可是代表一个流派,其佛法精深令人佩服。

    三相法师转身离去,直到进了寺庙。武清才上了马。继续前行。

    不过半个时辰。众人便来到毗邻功德寺的明镜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水中鱼儿欢快游荡,湖面仿似一块明镜。正如其名。

    湖心有一座小岛,武清指着小岛说道:“改日里,请了工匠,在那湖心岛上修座凉亭,闲暇之时倒是一处品茶垂钓的好出去。”

    身边武大答应一声,自然记了下来。

    众人绕湖而行,到了湖对岸,只见一座山门矗立,却无牌匾。武清一愣,难道卢照邻忘记呢转身向后瞧去,卢照邻和其家眷坐着马车。

    忽然一个急促的声音喊道:“圣旨到,武清接旨”

    武清一愣,这个时候怎么有圣旨呢他可是许久未曾接旨了啊。而且接旨必须得焚香沐浴,难道要在这里接吗但见三名使者骑着快马来到,气喘吁吁地说道:“武清何在武清何在”

    武清连忙拱手道:“武清在此。”

    中间一使者道:“天皇有旨,武清跪接。”

    “草民武清跪接圣旨”武清大声道,周围众人也都跪了下来。圣旨来了,虽说是武清接旨,但圣旨有如皇帝亲临,若其他人都站着,那便是不敬,那是要杀头的。

    “朕闻爱卿于上元克己自律,体察百姓之疾苦,虽贬而无怨言,朕心中甚慰,有县令卢照邻上疏言爱卿能够捐献家资,新建书院,教化上元不化之民,钻研治国之道,特赐牌匾一块,望爱卿能够传道授业,代朕教化万民。钦此。”

    使者念完,武清急忙拜伏,大声说道:“皇恩浩荡,谢天皇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时候两名使者抬着一块牌匾来到武清身前,武清一看,竟是高宗李治的手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