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桃李之天下(第1/3页)  混在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清出了府门,一看之下,脸色微微一变。府门外竟然有十六名清一色白衣的州学学生,张望着府内,看到武清出来,便一哄而上。

    武清大声道:“尔等身为学生,贵为生徒,我大唐未来之栋梁,如何不懂得大唐律法吗”

    为首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颇为潇洒,气度不凡,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番洒脱的韵味,只见他连忙拱手道:“学生贺知章见过公子”

    武清一愣,这小子怎么知道我的,笑道:“武某可不敢当,你们来到我府中,是为了何事”

    武清看着这少年,这名字感到有些熟悉,怎么这么熟悉呢,忽然间,他想起了一首诗,那首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四言绝句的诗,回乡偶书。原来此人是写了那首诗的人,看来是个人才。武清不禁想到,凡是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都应该算作是人才,至少他可以肯定的是贺知章诗文一定作得不错。

    贺知章说道:“学生等是来拜见公子的,希望公子不吝赐教。若虚贤弟,你们都过来见过公子”

    哗啦,其余少年统统都过来,异口同声地说道:“学生见过公子”

    武清瞬间升起了一股荣誉之感,这或许就是古代大儒们好为人师的情结吧。尽管自己不是大儒,但真正被人如此尊敬,他感到一阵飘飘然。也是这一刻,他忽然想到,若自己真正地创立清学,学那孔圣一般,传道授业,会不会在千年后,人们也能向崇拜孔子一样崇拜自己呢

    不过。武清心中放弃了,不说孔子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就是那种敬业之为国思想,他就是比不了的,更何况论聪明才智,自己只是多了一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而已,自己的才学有多少水分,他是很清楚的。

    否定了成为圣人的可能,但也许会桃李满天下。于是武清看向了这些跟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他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豪气。一种从未有过的历史使命感激荡在他的心田。若这些人让自己教授,那么未来的大唐,将会是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开放民主。而大唐也许会走向一条全新的道路,中华民族将会屹立于世界之巅。

    “你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而武某如今只是一介布衣而已,切不可失了礼数。”武清谦虚道。

    张若虚道:“公子谦虚了。如今天下之士。谁人不知公子姓名,谁人不愿意追随公子左右我等今日来此,便已经辞了官学,准备追随公子。”

    武清大吃一惊,自己如今的影响有这么大吗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若高宗皇帝以为他要招揽人才。准备造反,那就弄大发了。但对于有如此忠实粉丝,还是感到高兴。他说道:“各位的厚爱,武某极为感激。可如今天皇令清心馆束之高阁,清无一官半职,虽有微末才学,但不足以教授尔等。你们若今日辞了官学,进了我的门,便被打上了我武清的烙印,他日说不得再也做不了官,你们岂不是辜负了你们父母之希望”

    贺知章笑道:“公子过滤了,我等本是身份低微之辈,虽有家资,但无门路,他日即使科举及第,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配官。还不如跟随公子治学以教化天下百姓。”

    武清双目一凝,看向了这一十六名学生,认真地说道:“尔等可是决定呢若今日入得我门,今生便是我之弟子,便会患难与共,教化万民。”

    贺知章和张若虚等人肃然起敬,而后躬身拱手齐声答道:“我等永不后悔,谨遵老师教诲”

    这一刻,武清感受到了肩膀上那沉甸甸的担子,还有这些人的双眼中那种一无反顾的坚持。他知道,也明白,这些人往后的荣辱,将会和自己彻底绑在一起。

    这个时候,王勃正好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不禁大为感叹,同样是大唐的才子,可武清在治学方面是比自己走得远啊。也是这一刻,他决心发挥自己的长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