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四步成诗(第1/3页)  混在大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曰一早,武清走进了县学,先向王夫子问安,而后才能被安排到听课的位置。

    但是当武清到了王夫子书房的时候,便被告知,夫子已经出去了,让武清自行去书香苑。武清只好问明地方,而后向着县学的书香苑而来,这里是县学授课的地方。

    武清走进书香苑,放眼一望,这一处院子还真不是一般大,至少有五六亩的样子,亭台水榭,无一不是大气而雅致,踏着青砖铺就的小路,穿过几座花圃,一座凉亭矗立池边,池水清澈见底,几处荷花正含苞待放。不远处是一片平地,平地上放了很多书案,学子们有的已经端坐其上,有的则在凉亭里吟诗作赋,有的则是在池水边戏水游玩。这完全不跟后世的什么教学楼教室之类的一样啊,这才是贴近自然啊,如此优雅的环境,读书可真好啊。

    “哪儿来的乡野小子,还不速速退去”一个恶狠狠的声音在一旁传来。

    武清一愣,立马转身,看到一个头戴幞头一身书生打扮的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他轻摇蒲扇,嘴角露出一抹讥笑。

    武清抱拳,问道:“在下武清,这位学长有礼了。”

    “哼,没听到我家公子说话吗我家公子可是本县县令张县令的公子,识相点,快点滚,别碍了我家公子的眼睛。”身旁一个仆人打扮的猥琐汉子站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衙内,怪不得这样嚣张,武清很清楚在这个时代,遇到衙内,只有先躲避了再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更何况自己也真没实力对抗这样的衙内不是。抱拳笑道:“张公子,在下是来这里听课的,已经得到了王夫子的应允。”

    武清说得很清楚,自己来这里是得到了王夫子同意的,这个时代因为太宗皇帝非常注重教育,文人地位相当之高,高宗皇帝虽然才能不足,但延续了太宗遗风,对于文人是很重视的,所以整个大唐帝国对文人都非常尊重,更何况儒家思想,首先一条就是尊敬师长。张公子虽然是衙内当然衙内的叫法也只到了宋朝之后,但也懂得这个道理,大唐科举选拔人才还要看夫子的推荐和评语的。

    这个时候,很多学子都被这里吸引住了,不禁纷纷来凑热闹,有人问明情况,对这个模样只有六七岁的孩童不禁大感兴趣。再看武清在众人环绕之下,竟然如此沉稳,不卑不亢,应对流利,很多人开始纷纷打探。

    “武清哪里人啊”

    “武清,莫不是那徐北村的神童”

    “神童这玩意儿你也相信”

    很快一个年长者拱手说道:“诸位,既然武清本人在此,被坊间誉为神童,我们何不请武清为我们就此赋诗一首呢,也让我等见识一番神童风采”

    “好,我赞成”

    一时间叫好者,喝倒彩者此起彼伏。刚要走进书香苑的王夫子不禁皱了下眉头,仆人想出言喝止,却被王夫子挡住,说道:“慢着,且听武清如何应对”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文人就是喜欢这个调调,动不动就吟诗作赋,彰显才华,吸引无数眼球,无数的粉嫩木耳也许就是这样被揽入了怀中吧。

    武清脸上依旧没有太多表情,实在是不敢跟这帮人比什么才学,自己才学了三年,音韵、文字、训诂也硬着头皮着实下了番功夫,只是要说作诗,自己的水平自己知道。但是看到群情激愤的这帮书生,他不知道要是自己拒绝,会是什么后果。这个时代文人就是有傲骨,敢说敢言,大臣都可以死谏。如果自己今天就这样认怂,或许传出去那就影响到他作为人的品质问题。

    人不可以没有没有骨气,特别是文人

    当然这话要是在一千多年后,武清可以直接扔进垃圾筒。

    “怎么呢武清,难道你那神童是自封的不成”

    “就是啊,我看神童以后可以改成狗童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