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章 归藏于象 宝胎之择(第2/3页)  万法无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好了,教秦梦霖撤去全部的戒备。否则在秦梦霖道心护持之下,难以动其本心分毫。    黄希音的手段,尚不足以对秦梦霖造成一丝威胁。    但莫要忘了,今日黄希音所施展的,远远称不上一门“神通”,只是一个“念头”或者“雏形”而已。能够在秦梦霖放开心神戒备的前提下产生感应,便已经能够证明,这一条路是能够走通的。    尽管只是百万里苦旅的第一步,但是当今日踏出这一步时,心中自能坚信:这一条路,不是死路。    此事至关重要。    回味半晌,秦梦霖缓缓道:“此术到了极处,是何等气象,你胸中是否有了腹稿?”    黄希音一直在小心观察秦梦霖的反应。这时心中有数,振奋之余,又有三分得意,连忙道:“如今弟子所想象的成法境界,是以剑心观想一人。在本心之中雕琢出一人之‘像’,描摹其心性情致。若得此像之具体不亚于真人时,火候既成。”    “一剑斩去,无形无迹,不在七感能辨之中。但只消斩中那人,便能改变那人之性命轨迹,使其一举一动,一思一念,从真实的‘他’,逐渐向弟子心中所塑的那个‘像’靠拢。最终‘他’还是‘他’,又不是‘他’;一切外力,莫能解之。唯有再斩一剑,方能还原本来。”    秦梦霖低头不语。    良久之后,才上前一步,轻轻抚摸了黄希音的面颊,淡笑道:“很好。”    目光之中,竟是罕见的温柔和赞许。    百余家经典,秦梦霖在通览之余,转授黄希音的过程中,也曾猜测黄希音的对证之道,将会是怎样的形式。    因空蕴念剑已然是杀伐神通的极限,秦梦霖也想过,空蕴念剑所不能汲取、外之而自成一道的,或许是一门防御类抑或困敌类的神通秘术。    但仔细揣摩之后,这一念头却被秦梦霖摒弃。    这等想法,一来过于简单;二来过于支离,求异之心太过直接;三来未脱前人成法之窠臼。别家且不去说,辰阳剑山之中,未必就没有最上乘的相似法门。    更重要的是,若是这两类法门,又如何能够体现出与空蕴念剑借道对证、相反相通的妙味来?    所以秦梦霖便搁置此念,拭目以待黄希音将来的成立之道。    黄希音给出答案,较她想象中快了许多载。    仔细品鉴。空蕴念剑,乃是粉碎一切的大湮灭之法;而黄希音所立这一门神通雏形,却是清风拂面,润物无声,不对敌手之肉身神魂造成丝毫伤害。这是二者分道扬镳、截然不同之处。    但自根本观之,空蕴念剑讲究诚意明心,破妄见真;而此法门同样讲究窥见本真,传真写神。冥冥中道意暗合,自然相通。且以“见真”为根本,走出了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    这一步跃出,尽显黄希音的非凡根骨才器。    黄希音难得得到秦梦霖的赞赏,诧异欢喜之余,倒也有三分不自在。略一踌躇,道:“另外尚有一事,要请师傅决断。”    秦梦霖温声道:“尽管说来。”    黄希音道:“弟子悟通的本命真法之道后,蓦然起了一念。似乎距离结丹之日,为时不远了。”    秦梦霖点头,此事也在她预料之中。    黄希音得归无咎、秦梦霖两人教导,又与父母相会,融合心境。是以每一轮次修道速度极大提升。最关键的是,在“静享天伦之醇”的妙境中,那“利则广纳,弊则迁化”之法,已不必如最初那般定要炼足三十六日方能累积一日功法;而是悄无声息的化进人伦日用之中。    粗粗算来,三四日上,便有三十六转之功。    如此速度,或许和那些二三十载便修成金丹、以神速著称的九宗嫡传,尚无法相比。但比之预想中前百年三十六分之一的修行进境,却不不知快了多少。    黄希音又道:“若结成金丹,便要锻炼一件本命法宝。”    秦梦霖略一思忖,缓缓道:“是你那伴生之宝,有所不足?”    黄希音连忙点头,面上甚是佩服。道:“若无今日之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