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5章 护犊子的赵祯(第2/3页)  大宋将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几天下来,京城的各种说法,到处流传,纷纷指向了王宁安,都说他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必须严惩。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在流传,说是老天爷的天谴,把一帮害人精儿给淹死了,和人家王大人没关系

    相反,朝臣们庇护这帮畜生,才是真正违背祖制,败坏大宋江山。

    还有人把一本小册子广为流传,介绍岭南官员的罪行。

    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就是公然贩卖大宋子民,把人当成牲口一样,弄到海外做苦工,妻离子散,父母生别,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仿佛为了验证这种说辞,就在扶持李日尊登基的前后,有一批三千多人,乘坐船只,从交趾回到了大宋,见到了阔别已久的亲人。

    他们抱头痛哭,更有人回家之后,只能看到亲人的坟头。

    还有人得知亲人死在了交趾,痛不欲生。

    韩绛和狄青都向朝廷送来了奏表,把情况说的明明白白。

    事情到了这一步,越发变成了两股力量的对撞。

    以民间为主,他们痛斥文官的罪行,别说眼下是遇到了海难,生死不知,哪怕真的是被杀了,他们只会拍手称快,大呼解气。

    什么狗屁祖制,太祖爷当年为了保护言路,害怕子孙肆意胡来,才定下的祖制,结果竟然成了文官的依仗,他们开始肆意妄为了,简直岂有此理

    大宋就是这点好,不以言获罪,连朝臣都不追究,更何况是老百姓。

    京城的茶馆酒楼,到处都有人谈论,自然而然,他们就把不满对准了朝廷的诸公。以往这种事情也不少见,只是那时候,是言官和士林带领民意,攻击掌权的相公。

    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变成了民间针对文官集团进行批判和讽刺,一贯以忠贞清廉示人的言官遭到了猛烈质疑。

    民间如此,却更加激起了言官们的恐惧,他们如论如何也不能失去舆论的主导权。

    所以越来越多的文官上表弹劾,要求朝廷彻查岭南官员的死因,并且坚决捍卫祖制,谁敢破坏祖制,谁就是乱臣贼子,必须痛下杀手。

    言官做梦都想,拿着王宁安的脑袋,去警告所有人,他们的威严不容挑衅

    动静越来越大,连贾昌朝都压不住了。

    集贤殿大学士富弼终于找到了他,“子明兄,众意难违,政事堂再不给百官一个交代,只怕要出大乱子。”

    贾昌朝忧心忡忡,“彦国兄,你让我怎么办大海茫茫,派人去查吗”

    富弼道:“海上固然有些难度,但是王宁安身边那么多人,只要挨个排查,不难找出真相”

    贾昌朝把脑袋摇晃得和拨浪鼓一样,“彦国兄,你说的轻巧,那几千人都是有功将士,都是为大宋江山流血的。查他们,万一激起兵变怎么办还有,这次京城的将门,几乎都跟着王宁安南下了,你要查他们,你是想天下大乱啊”

    富弼黑着脸道:“贾相公,不给百官交代,天下已经乱了”

    两位宰相各执一词,通常这种时候,就要去找赵祯做裁判了。

    贾昌朝和富弼找到了赵祯,皇帝陛下正穿着宽松的道袍,赤着脚,在地上缓缓踱步。见礼落座,富弼抢先把事情说了一遍。

    “陛下,当务之急就是查清楚王宁安失踪的那几天,究竟去了哪里,是不是亲手杀了岭南的官员”

    赵祯眉头紧锁,苦笑道:“富相公,此事真的这么重要”

    “这个陛下,百官纷纷上书,群情激愤,老臣唯恐人心不定,影响朝局啊”

    赵祯叹口气,“那朕告诉你,我知道王宁安去了哪里,能否给百官一个交代啊”

    “陛下知道”

    富弼满脸怪异,一万个不信,他觉得这是赵祯在欺骗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