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2章 战争红利(第2/3页)  大宋将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看出了问题,他们就趁机囤积铜钱,舍不得拿出消费,故此加剧了钱荒。”

    古人一点不笨,赵祯关注钱荒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的确如同曾公亮所说,每次铸好一批铜钱之后,放到市面上,没有多久,就消失不见了,市面上流通的都是那些含铜不多的劣钱。

    哪怕在后世,也经常挖出来数量惊人的铜钱,很多后世的人都想不明白,心说古人是不是傻帽,干嘛存钱不花,这不是有病吗

    其实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古代缺少投资项目,很多家族又奉行节俭,存钱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中国古代一直缺少贵金属,今天500文能买来的东西,到了明年,可能只要450文铜钱的购买力不断上升,存钱是有赚头儿的。要是赔本,你看看古人花不花钱

    王宁安告诉了赵祯和曾公亮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心理因素

    靠着朝廷命令,靠着投放铜钱,都未必有效。

    可如果在三司衙门放一个巨大无比的铜山,就等于告诉世人,朝廷的铜数之不尽,你们存铜钱根本没用,不但不会升值,还会贬值。

    只要把心里因素扭转了,很多人就会把藏着的钱拿出来。

    解决钱荒,不光要增加供给,还要盘活存量

    让已有的铜钱流通起来

    “真难为他了,连吹牛都吹得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赵祯心说王宁安这小子,总是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那好,就按照他的主意办,曾爱卿,王宁安于理财一道,颇有见地。朕曾经也想让他出任三司使,帮着朕理财。”

    赵祯说得轻松,可是曾公亮却差点叫出来,幸好老先生修炼足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可让王宁安当三司使,简直比泰山崩溃还吓人

    不到二十的相公,想想吧,满朝文臣,一大帮胡子一把的,都能给王宁安当爷爷,结果却要低声下气,尊他一声王相公,想想那个场面,曾公亮就浑身恶寒。

    赵祯抓着胡须,淡淡道:“后来出了岭南的事情,朕让他南下了,不过王卿可是给朕立了军令状,要给朕弄500万贯回来,填补国用。”

    听到这里,曾公亮简直被雷得外焦里嫩,骨苏肉麻。

    怎么吓死人的事一个接着一个啊,王宁安他有多大的本事,一张嘴就是500万贯,你当钱那么好赚啊,大风刮来的

    曾公亮躬身道:“圣人,恕老臣直言,那100万斤铜,固然不少,可都铸了铜钱,也不过区区25万贯,距离500万贯,还差得太多了。老臣以为,就算王宁安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他也弄不到500万贯。假如他真的弄来了,老臣情愿退位让贤,谁敢说王宁安不合适,老臣都和他理论去”

    曾公亮显得顽固而坚持,赵祯呵呵一笑,“曾爱卿,王宁安那小子的确有些鬼门道,你看着吧,到时候没准他真能把钱送来,咱们君臣拭目以待吧”

    “小人慕容轻尘,拜见王大人。”

    站在王宁安面前的是一个文弱书生,虽然青衣小帽,但是骨子里带着傲气,很有股嶙峋劲儿,面目也算是清秀,不像一般的下人。

    王宁安眨了眨眼睛,“国舅爷,他就是你派去大理的人”

    “没错,怎么样,我选的人不错吧”

    曹佾随口道:“慕容,你把经过和王大人说一遍,我也想知道,当初让你去大理买佛像,你怎么弄了一堆铜锭回来,是不是都给熔了”

    慕容轻尘连忙摆手,“回老爷的话,小的带人去了大理,那块儿的人几乎家家礼佛,听说小的要买佛像,就认定了我是不怀好意之人,把我给抓了起来。”

    王宁安正喝茶呢,听到这话,连着咳嗽了两声,忙端起茶杯,掩饰尴尬。他当初存心坏曹佾,没想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