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救人(第1/3页)  奋斗在红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醉仙楼三楼华美的“百”字包厢中,安静无比。某甲还茫然无知,鼓动章魄出头。章魄的诗文在双鹤书院中很有名气。

    “哼。”章魄冷着脸不接话茬。

    这时,二楼传来几个张狂的声音,“贾青松在此,楼上要比诗词的站出来”

    正在说话的某甲有点错愕,生生的愣住,这么嚣张

    “行了,某甲,我们认输”几名知道内情的士子都是苦笑着摇头。他们连输两场,还比什么第三场今天认栽。某甲在书院里闭门读书,气愤之下口快的喊出比诗词。但他哪里知道闻道书院的院首贾环早以诗词闻名京城

    “闻道书院的诸位,咱们院试结束后见,比比谁家书院取的生员多。”

    听到双鹤书院的士子丢下这么句场面话,二楼“长”字包厢中众人放声大笑。

    对方,怂了。

    贾环不禁哑然失笑。倒没有想到:他也有用名字把对手给吓退的一天。很有点当年当阳桥头张翼德的范儿: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战栗不敢上前。

    感觉蛮爽的。

    闻道书院的同学们都是钦佩的看着贾环。贾同学诗才天授,文采斐然。有骆、王之才。真神童也

    公孙亮提着酒壶,故意遗憾的道:“贾师弟,我还以为今天能欣赏到你的一首好诗词啊。真是可惜。”

    贾环配合的笑着道:“公孙师兄,这不能怪我。双鹤书院的诸位士子认怂了啊”

    “哈哈哈哈”众人都是痛快的笑起来。今日与双鹤书院的士子狭路相逢,文战三场,战而胜之,实在是一大快事。

    这顿酒喝到夕阳挂在酒楼的檐角之时,才尽兴而散。贾环结了账。众人从南面的崇文门就近出京城内城。京城九门在晚间都要落锁,在内城里留宿可不划算。

    家在大兴和宛平县的几名士子都告辞,各自回家。公孙亮带在众人出城后往西行。

    明王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京城,设皇城、内城。嘉靖三十二年,在内城之南,修筑城墙,是为外城。形成皇城、内城、外城的基本格局。

    而周朝继承明朝,因天下承平,人口众多,扩建外城,将仅在南面的外城,扩建成四面环绕的外郭城,仿隋唐旧制,四面设十二门进出。闻道书院位于京城西郊,众人须从西出外城。

    当然,今晚肯定回不去。须得明天早上坐马车回时间才够。公孙亮早早的在外城西边定下了客栈。大家这是返回客栈休息。

    夕阳在天际边燃烧着红霞。京城中繁华异常。众人在外城中沿着护城河而向西绕行。突然间前面一阵喧闹。

    “跳啊。”

    “你倒是跳啊”

    “快跳,快跳,我还赶着回家吃饭呢。”

    这熟悉的台词恍惚间,贾环还以为遇到有人要跳楼。一堆人在楼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怂恿跳楼者“赶紧跳”。类似于电影老炮儿里面的那个画面。

    公孙亮、贾环,罗向阳、张四水等十人顺着道路走近。就见京城狂士韩秀才正在护城河河堤上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讲。身边聚拢的士子,只剩下寥寥数人。

    韩秀才大声疾呼:“事不济,吾愿以血谏之。望诸君传吾遗声。若于事有益,吾何惜此身”说完,韩秀才潸然泪下,纵身一跃,跳入河中。“噗通”一声响,人影就没了。

    “好”

    “壮士走好。”

    “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围观的京师民众聚拢在一起约有数百人,轰然叫好,声浪嘈杂。各自拍着巴掌。仿佛看了一场大戏般的满足感。在感叹。在兴奋。在议论。

    贾环几乎是在一瞬间想起鲁迅先生描摹的看客们的心理、场景。韩秀才跳河是一件很悲壮的事情,硬生生的给这些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