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章 绷得太紧(第2/5页)  人生一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姐姐家也帮我代养了几百只呢,她就在隔壁村,你认识的,不可能不收吧,反正都是一个品种,养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你鉴定了的,没问题的。”

    乡亲要出货,那燕子这边,就必须做到应收尽收,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太多了。

    太多了,就意味着要加大加工量与销售量。燕子虽然在乡里喊了暂停,让大家不要向外村发展,只按一户最多五百只一批的速度供货,但是,村民们看到有钱挣,悄悄联合钻杆的亲戚养这,你怎么好拒绝呢毕竟,质量没问题。

    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需求价格曲线的相互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但是,燕子有两个底线,却无法突破。第一,她承诺的收购价,要比镇上的高出一块钱,这个不能坏。第二,她不能不敞开收购,不能让乡亲养的鸭子,无处可卖,让他们亏本。

    是什么扭曲了这个市场规律呢是乡村亲情。所以,一旦感情因素进入生意环节,事情就变得非常麻烦。c姨说了一句真理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

    看着燕子如此的忙碌,有时边串羊肉时,也在打盹,冬子心痛不已,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的母亲。

    他不太理解,为什么燕子要坚持如此拼命,动力何在呢

    其实,这正是因为两人出身不同所产生的理念差异。对于燕子的经历来说,对贫穷的恐惧,导致了她对钱的敏感。挣钱本身,就成了她的一种追求。

    有人说,希望与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驱动。对于冬子来说,挣钱,其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当想象中未来的美好生活可以实现时,这种驱动力就会逐渐减弱。

    但燕子,却有双轮驱动,除了希望,还有恐惧。对贫困的恐惧,导致她对赚钱,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动力。

    当年,父母也是这样的,为了给学习并不出色的冬子挣一份家业,为了让他今后的生活保持着这种,不至于匮乏的境地,父母拼命挣钱,其实也是出于一种对冬子未来的恐惧。可惜,这种努力,结果,他们并没有预见到。

    冬子想劝阻燕子,不要重蹈覆辙,但话又不能直说。

    “燕子,我觉得你太累了,我们挣的钱也不少了,何必要扩大规模呢我觉得,帮帮c姨的忙可以,拿利润,就没必要了吧”

    “冬哥,不累的,如果你累了,你就只管调料的事。烧烤现场,也可以让小蒋去,大不了加工资就行。如果人手不够,我们可以招人。你配好了调料,就出去看市场,搞推销。人家c姨说了的,生意必须按生意规矩做,你不是不想帮她吧”

    冬子好像真被驳得无话可说。

    但是,摆在眼前的麻烦,是销售。不是说这个卤鸭子的销售不好,而是,一个摊位,肯定卖不了一百只鸭子,毕竟,周边消费能力及人群有限。

    日常消费,比如饮食行业,或者是日杂副食商店,按附近居民人口及流动人口比例,是可以算出营业规模来的。如果有竞争者分流这个比例,市场还要小些。

    要扩大市场,就必须在另外的地方新摆摊位。新摆摊位,那就得有所放弃。

    比如,你营业的利润,得让人清楚,你烧烤的方式,恐怕就无法自己来操作。这一切,都是冬子不好接受的。

    更何况,如果为了装修建材的事,放弃对食品行业的专注,冬子也有些不太情愿。

    究竟作何选择,以前他都是听燕子的意见。但目前的燕子,好像是铁了心的,要做大做强。

    广东佛山的小袁曾经说过,当你预感到有事时,好事不一定发生,但坏事一定会来。

    一天中午,燕子看火时,估计迷糊了,把一个卤桶碰倒了,幸亏是向她身体的另一边倒下的,没有产生烫伤,但那巨大的声音,还是让冬子从床上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