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中旨到登镇,接不接?(第1/2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登莱,明军登镇大营。

    身着二品飞鱼服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坐在主位上,慢慢喝了一口茶,眼睛一挑,用余光瞟着登镇总兵沈有容。

    本来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但领了圣上密旨出京时,朱由校给他擢升一级,以与登莱巡抚品级同列。

    在明朝,总兵官是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

    但皇帝担心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便又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

    由于有重文抑武的朝廷宗旨在,总兵也在巡抚之下,受其节制。

    换句话说,登镇总兵沈有容要受登莱巡抚陶朗先指挥。没有内阁副署的圣旨,没有兵部勘核,沈有容脸色变幻,尽管已是遵旨而行,但还很有些忐忑。

    说到沈有容,已经是六十三岁高龄,与骆思恭倒是差不多。

    别看沈有容在历史上并不算出名,但他从二十二岁武试中举后,便投身军伍,有着四十余年的征战生涯。

    沈有容参加过应援朝鲜之战,在辽东宁成伯李成梁手下讨伐过叶赫部叛乱,在蓟镇戚少保手下打过朵颜,在东沙擒杀过倭寇,在澎湖吓退过荷兰佬

    泰昌元年1620,辽东后金国进犯加剧,于是明廷设置了山东副总兵,驻登州,统领水师,以为陆上策应。

    沈有容因为以往功勋,“为当世名公所知”,被任命为登镇总兵、都督佥事,“登莱遂为重镇”。

    天启元年1621,沈阳、辽阳相继陷落,后金占领了辽东半岛及部分沿海岛屿,对明朝造成了严重威胁。

    辽东经略熊廷弼从全局出发,提出了“三方布置之策”,第二条就是“以登莱渡海为奇兵”,并推荐陶朗先为登莱巡抚,驻登州。

    要说登莱巡抚陶朗先,也是个有本事儿的官员。

    万历四十一年调任登州府知府,他奏请开海禁,运辽东粮食接济。建书院、置军田,招募开垦岛田7000亩,积谷30万石。考绩列第一,升山东按察副使。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明朝军队当年从海道运粮救援。他负责海运粮食,两年间输辽180万石,比陆运节省经费500万金。

    天启元年1621年,辽东被努尔哈赤全部占领。他又从海运道上追回20万石饷粮。

    当时,从海道逃难到登州的人不计其数,陶朗先按口授田,将强悍者编入军队,使社会秩序稳定如常。

    朝廷议定三方布置之策后,从通原北京通县、津即天津、登莱指登州、莱州、朝鲜三个方向进取辽东,命他坐镇登莱作准备。

    陶朗先积极配合实施,将追回的粮食用于造船,置备兵器。现在的登镇已有兵员三万、良马近万匹、艨舰两千艘、甲仗无数。

    朱由校看过陶朗先的履历资料,觉得比王化贞强得太多。如果他能接旨行事,那是最好。

    如果陶朗先拒接,那就只能先拿下,以后再择机重用。

    而沈有容接任登镇总兵后,与陶朗先相处得不错,置兵经武都得到陶朗先的大力支持。从心里讲,他希望陶朗先能接旨,他也好做。

    皇上绕过内阁下中旨,程序固然不对,可派出锦衣卫指挥使这个分量的官员,可见皇上的决绝,拒接圣旨的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不管陶朗先态度如何,沈有容已经按照圣旨指示,传下了将令,整个登镇兵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跨海行动。

    这就是当时文官和武将的区别,文官重风骨,也是死脑筋,不仅动不动就来个“臣不敢奉诏”,还以怂皇帝为乐。

    怂得皇帝越生气越好,骂得越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