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丙字卷 第七十四节 难啊!(第2/3页)  数风流人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是首先看斩敌多少而是看地方局势如何老百姓有没有受损太大有没有造成太多流民单从这一点来看柴恪就要比很多人强得多。
    不求有大功但求不留后患这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现在的大周是经不起折腾了。
    出京时带来的八十万两银子后来内库又凑了三十万两银子已经是朝廷的极限了。
    据说皇上已经把所有能凑出来的银子都拿出来了甚至打算卖掉几处皇庄为此还压缩了宫中用度当然太上皇和皇太妃那边的用度是断断不能少的。
    但是光是补足榆林镇和大同镇这一帮将士的欠饷就花掉了六十万而且这是能让榆林镇兵卖命的最基本条件而粮秣物资又花掉了三十来万两这一算就只剩下十来万两。
    可除开宁夏那边赈济安抚地方估计就要五十万两以上这还是最低数甘肃镇这边估计也不会低于这个数这还没有算这一仗打下来之后抚恤奖励伤亡和有功将士。
    柴恪和杨鹤粗略估算了一下哪怕是抛开肃州、高台的收复战事不提起码还得要两百万两银子才能这场战事了结。
    这仗是真的不能打啊一打仗就只看见那银子如同水一般哗哗往外流没个休止这些花销让柴恪和杨鹤二人都是看得肝颤。
    这一点连冯唐这等武将都毫不避讳的告诫柴杨二人再这样打下去恐怕朝廷就不得不又加征税赋了。
    “修龄慎言自唐听见只怕又要脸色不好看了嗯你这些话传回朝廷里只怕你们都察院里都要指责你了。”柴恪微笑着摇头。
    “当着自唐我也敢这么说我不怕这家伙先前就已经和我吵了一回了。”杨鹤冷哼一声“成日里就想糊弄我战死六千五百余人其中还有一百余人是患病而死如何能全数计算进入战死?他还要求按照战死之地的米粮价格抚恤这怎么可能?”
    柴恪摇头苦笑。
    他也能理解榆林镇军总计战死这么多人冯唐日后还想要驾驭住下边这一群骄兵悍将那就必须要为这些将士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好不容易赶上了这场战事又立下大功却不能为将士们争取到最满意的结果他这个总兵官就坐不稳没准儿下一个石光珏就会是他。
    大周对士卒抚恤也是沿袭了前明但是略有提高。
    像战死士卒除了家中军户无子可以退为民户若有兄弟则可补入战死者父母妻儿可获得五十石米粮抚恤。
    但米粮在江南不过六百到一千钱每石折银不到一两在北地就可以高达八百到一千二百钱甚至一千四百钱放在陕西就会高达一千四百钱在宁夏甘肃两镇就要达到一千六百钱而在甘州甚至已经高达一千八百钱了。
    这抚恤米粮数量确定了但是却没有详细规定以什么地方的价格来抚恤。
    九边之地一般战损都是在本地自然不必说但是榆林兵在本地边墙内外战死那么就按照一千四百钱每石粮食价格抚恤而放在宁夏甘肃就要多两百钱而五十石粮食就是一万钱也就是要多八两多银子六千多人算下来就是五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同样病死的士卒与战死士卒一样有差异病死士卒只能得到三十石粮食抚恤要比战死者少二十石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样是相当可观的了。
    这等情况下冯唐当然不可能让步。
    见柴恪不语杨鹤就知道这位总督大人怕是又存着要和稀泥的想法一瞪眼睛:“子舒兄你可不仅仅是三边总督你还是兵部右侍郎!朝廷的情形你都清楚了这后续你我的事情还麻烦大着呢这点儿银子根本就不够用你不省着点儿怎么来应付?”
    “修龄自唐和你争的也不过就是几万两银子而已可是我们差多少?”柴恪脸上的笑容已经不是苦笑了是难看之极的惨笑“两百万两!这几万两银子和两百万两的差距有多大你说我们有必要为这几万两去和自唐争执么?”
    杨鹤一怔之后也是颓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