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1章 墨明的政治观(第1/3页)  回到古代当贤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回到古代当贤圣最新章节!

    第271章 墨明的政治观

    “只不过,制作这东西,其实还是有一些问题……”看着墨明,诸葛亮突然说道。

    “问题?”听到这话,墨明有些疑惑。他问道:“是什么问题?”

    诸葛亮有些迟疑,但是感受到墨明在自己身上的眼神,他还是说道:“家师曾经尝试让云中当地的工匠制作这马车。但是一开始的时候,马车作坊的人却总是做不好,他们制作的零件大小差距太大,根本拼接不上来。无奈,家师迫不得已,只能用秦人之法,才让马车做好。”

    听到这话,墨明皱起眉头。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在秦国的统治下长大的。那时候,他就是一个工匠的籍。

    因此,对于什么是秦人之法,他深有体会。当年咸阳派人来检查时,他上头的工师,就因为工坊制作的兵器不符合标准大小,被罚了二甲,八千多钱就这么没了。

    而后,郡上的要求更加严苛,工师适不得不催促各工坊加班加点。

    所以他的工师适在巡视时,便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这些工匠说道:“律令有言,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必等也!汝等治器,尤其是兵器、容器,务必大小相等。每件器物上都有制作工匠之名,再有不用心,让郡上查出大小不合者,本工师一定追查到底,严惩不怠!”

    简单来说,就是秦国的工匠,必须根据咸阳划定的固定标准来铸造器物。

    比如说当地用来量米的陶升,你得按照咸阳那个传了百余年的“商鞅方升”为模板制造,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当咸阳来的官吏检查时,长安的方升,其误差,上下不得超过5%,否则就是违规。

    兵器更是如此,做弩机时,要做到云中郡和东吴郡县不同工匠制作的不同悬刀大小一致,都可以安到东吴县制作的弩身上……

    工师适不知道,后世有人将这种严苛到极致的工艺叫做“标准化生产”,这是当年大洋彼岸的鹰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华夏的蜜月期时,给华夏调教出来的东西。

    事实上,标准化生产对于古人虽然严苛,但是对萧文来说,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毕竟在二十一世纪,如果遇到厂家制作一颗电池,结果还是大小都无法塞到空调遥控器里。或者电器的插口,无法插到插座上,这绝对是一件让人很火大的事情。这样,人们肯定会要求退款。

    不过他也知道,萧文给出了精密仪器如果不这样做是很难安装在马车上面的。因此,他也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紧接着,诸葛亮又跑到车上,拿出了另一个箱子。

    “这又是什么?”看着这个箱子,墨明好地问道:“该不会还有图纸吧?”

    这几十张图纸,已经让墨明感觉有些头大了。如果不是图纸上的数据说明,这种马车的车队只要围起来,就能构建出一个和堡垒没什么区别的环形工事。里面的人只要操纵着弓弩,就能够击退地方。

    并且,其承载重量也是普通马车的五倍之多。

    恐怕墨明也会将这种需要秦制秦法才能制作出来的东西当做鸡肋。

    要知道,如今大汉国的关东和关中,因为休养生息的原因,其实并不缺少工匠。

    根据墨明的统计,在关东和关中地区,少府能够征发的木匠,至少在三十万左右。

    而取十分之一,也有三万人能够参与到马车的制作中来。

    整整三万人,哪怕五十人一天只做一辆马车,每天也能制作出六百辆马车。

    可以说,大汉根本不缺少能够运载后勤补给的马车。

    可是,能从长安城寻求到东边大汉国的边疆是一回事,要从大汉边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