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88章 采茶少女(第2/3页)  贞观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方官府也能增加笔的茶税,若是到时产量大增,以后每年还能吸引来无数的茶商等,也能更加带动这边的其它山货等的销售的······”    相比起曾祖母对这位卫国公的抗拒,其实对年轻的谢姜来说,反而更多的是好奇和仰慕,她正处于一个天真而又浪漫的年轻,对于山外面的世界十分的好奇。    对这位中原来的年轻卫国公,也更是最听过他的大名,这两年卫国公在岭南平蛮征战,开海镇南,其名声早就随着那些商人们传遍四方,每年来应州的茶商,也都会带来外面的消息,其中有许多都是关于这位年轻卫国公的。    哪个少女不怀春?    尤其是这个年纪的少女,更是心中崇拜英雄,向往着外面。    而当她真的看到了卫国公本人时,甚至一下子就迷住了,如此年轻而又威武,特别是他身上有股子这山里的男子们没有的那种东西。    眼睛里写满故事,脸上却没半点沧桑。    比起她的那些兄长们、表亲们,差不多的年纪,却只知道好勇斗狠,逞强争胜,要么就是打猎喝酒。    两相对比,卫国公显得成熟而又睿智,优雅而又风趣。    曾祖母让她去服侍秦琅,开始她是拒绝的,可后来被秦琅拒绝后,生了几天的闷气后,这姑娘反而越发的觉得卫国公有原则,更添魅力了,马上又主动的开始来缠秦琅了。    秦琅对于这个山里的姑娘,没什么想法,这个年纪的姑娘,尤其还是在山里的,相比起长安的那些大家千金来,太单纯了。    单纯的跟张白纸一样。    沉浸在心动中的谢姜可不管秦琅喜不喜欢,一旦打定主意后,也大胆奔放起来,这是许多小姑娘们的通病,一旦爱上一个人,便会如飞蛾扑火,不管不顾。    相比起来,反倒是如阿姹、玉箫这样的女子,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以知进退,懂深浅。    秦琅跟着谢姜来看茶山,也是想从这个谢氏蛮王之女的嘴里,旁敲侧击一些谢氏家族的态度。    可根本用不着费心思如何套话,谢姜对着他就如同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所有知道的都告诉他了。    她跟一只百灵鸟一样的,在茶园里蹦蹦跳跳,没有五姓七宗的大家千金那样的矜持,也没有勋戚豪门家小姐的飞扬。    很可爱且又天真。    她主动告诉秦琅,其实应州东谢对于山外的战争,都缺少热情。若不是那位张士贵都督领着大军来到应州,催她父亲领兵随征,他们根本都不想掺与进去。    中原朝廷也好,大唐天子也罢,他们都缺少足够的热情。    也谈不上什么忠诚。    只要不影响到他们这山里几百里地的日子,他们才不想管那么多那么远呢。    张都督催的紧,父亲没办法只好领着叔伯兄弟们从征,打到西面去了。    家里曾祖母当着家,日子依然如常,卫公领着兵东来,这让曾祖母很紧张,卫公提出来的那些计划,让曾祖母睡不着觉,甚至饭都吃不好。    不过谢姜却觉得没什么。    设都督府也罢,驻平南军也好,疏通河道开设驿路屯兵移民等等,那又怎么了,当年谢家祖上不也就是这样从中原来到黔地的吗?    曾祖母说她胳膊肘往外拐,被秦琅迷掉了魂,可谢姜乐意。    这是我们东谢的应州,老曾祖母如是说,可谢姜却仍然不以为然,她总是一大早就去找卫国公,有事没事就往那边凑。    从茶庄回来,刘仁轨便在等他。    “张士贵都督发来捷报,东爨叛乱大都已平定,附逆的乌蛮二十八部,也大多归降······”    “大多归降,也就是还有乌蛮部在抵抗?”    “张都督已经带兵在围剿了,目前刚与爨弘达、爨归王父子等联兵一起,平定了乌撒部的叛乱。”    “说来这个乌撒部也是作死啊,他们原本是已经跟爨归王击掌盟誓,要效忠大唐,扫除叛逆的,可后面不知道怎么的,乌撒部却跟乌蒙部互相攻击起来,然后乌撒部说爨归王偏袒他丈人乌蒙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