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酱油仔危太一(第2/3页)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汉之际大司空甄丰之子甄寻,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甄丰,原为王莽手下的一员大将,在西汉末期追随王莽,积极参与篡汉之举,做过许多荒唐之事,他擅长“制符命”,就是编造谎言天命的诏帖,通过“符命”使王莽成功篡汉。后被王莽来个“兔死狗烹”,下场十分滑稽。

    西汉末期,王莽把持朝政,当时甄丰、刘歆、王舜皆为王莽的心腹,整天倡导在位,褒扬功德;汉朝末期汉平帝刘衎大封王莽为“安汉”、“宰衡”之号,以及加封王莽之母、两子、兄子等等,皆为甄丰等所共谋,而甄丰、王舜、刘秀亦受其赐,并日显富贵。

    王莽也感激其的捧辅,晋升甄丰官至大司空,爵受广阳侯、广新公。

    后来甄丰又唆使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长安令田终术积极推举王莽居摄。到了王莽羽翼已成,意欲称摄,甄丰等承顺其意;王莽则大封王舜、刘歆、甄丰等的子孙以回报。

    甄丰等爵位已盛,心意既满,但又害怕其他汉室宗亲与天下豪杰,因而在后来大力排斥异己。如此一来,王莽便认为甄丰没什么用了,故托符命文,降甄丰为更始将军,与卖饼儿王盛同列;甄丰父子二人极端不满,但又已经无能为力了。

    当时甄寻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于是甄丰又与甄寻共谋伪造符命以为远离京师“新室当分陕,立二伯,以丰为右伯,太傅平晏为左伯,如周、召故事。”王莽顺势批准了,以甄丰为右伯,当出西域,省得在京师若麻烦。

    甄丰还未出行赴任,甄寻见到王莽还信服自己的“符命”,便又狂妄地复作了一道符命,言称汉平帝的黄皇后应成为自己之妻。

    王莽这一下抓住了整治甄氏父子的理由,当即发怒说“黄皇室主天下之母,此何谓也”于是下令抓捕甄寻,甄丰也因此而惶恐自杀。

    而甄寻连忙逃跑,伪装成道士躲入华山,但在一年后即被抓捕归案。

    在这一事件中,王莽将原来的甄丰之党羽一网打尽,如国师公刘歆之子侍中、隆威侯刘棻,刘棻之弟右曹、长水校尉、伐虏侯刘泳,大司空王邑之弟左关将军、掌威侯王奇,及刘秀门人侍中、骑都尉丁隆等,皆被王莽抓捕起来,此案牵涉公卿党、亲、列侯以下,死者数百人。

    之后,有人举报甄寻的手掌上“天子”纹字,王莽将其押来检视,说“此一大子也,或曰一六子也。六者,戮也。明寻父子当戮死也。”不过,王莽惦念先前甄丰父子扶持之功,最终没有杀甄寻。后来,王莽将刘棻流放于幽州病死,将丁隆斩杀于羽山,而将甄寻举族流放于三危去与三苗为伍。

    甄寻一族被流放于边地敦煌三危山后,其子孙族人有以流放地名改姓氏者,称危姓,世代相传

    第三,源于缙云姓,出自蚩尤后裔三苗神州上古传说中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部落名。又叫“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相传,上古时帝尧因自己的儿子丹朱行为不检,故而把帝位禅让给舜。

    当时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一带的三苗部族比较强大,他们也反对禅让,丹朱就联合三苗起兵,与舜争夺天下。

    舜派大禹领兵镇压,禹在丹水一带打败了三苗,三苗君主被杀,丹朱不知所终。

    三苗叛乱被平息后,舜帝将三苗族人迁徙到西北的三危山中国甘肃敦煌一带居住。三苗后裔遂以危为姓,称危姓。

    在典籍舜典的“传”中,曾将当时三苗的来龙去脉加以介绍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在史籍名义考中也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

    古代的三苗本来是江南的一个国家,是由缙云氏的后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