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忧(第2/3页)  冠冕唐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她要不要让儿子跟随,但她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一则并不看好雍王此番西行,二则她在都中声势大壮,家中也需要一个子息支撑门户,并不觉得儿子跟随雍王西去c收获能比留在神都更大。
    到如今,她的儿子已经是四品殿中少监,可以说除了雍王兄弟之外,无论宗家民家c无有过之。
    但太平公主也不得不承认,她这一番为儿子张罗前程的操作,除了满足她自己的虚荣心之外,效果委实不好。
    本身她的儿子也没有四品的资望与才能,虚领其职而不治其事,而且还因此引起了朝中李昭德c狄仁杰等宰相们对她的不满,认为她弄权太过,对她多有抵触。
    假使当时让儿子跟随雍王西进,哪怕不参其事,但只要功表稍录其名,若再归都,效果是要远远好过她过去这半年没有
    头绪的经营。
    且不说太平公主的纠结,此时与她心境相似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已经居在皇城太初宫的皇帝李旦。
    李旦得知消息的时候,正在大内文思殿与宰相薛稷等人讨论当世诗文。他新临大位,是要有一些创建以彰显君王威仪,修书制典无疑是见效最快c相对也成本略低的选择之一。
    众人讨论多日,还没有确定修制什么经典,中途休息之际,便有待制于大内的官员匆匆登殿,神情激动的入拜道:“陛下,大喜c大喜啊!陇边露布入都,雍王殿下先胜吐蕃于青海,王尚书复破贼于安西”
    听到这话,殿中众人包括皇帝李旦在内,最初都略有茫然,李旦更下意识问道:“雍王几时攻入青海?”
    但话一问出口,他便反应过来,连拍御案并大笑道:“好c好!雍王并王尚书诚是壮士,外朝群臣是否已知此桩大胜?”
    “李相公等已经齐聚政事堂,正待陛下召见。”
    听到这话,李旦神情稍显复杂,但很快又是一副笑容满面,先吩咐殿内众臣先行前往,自己更衣即去。与此同时,他又将宰相薛稷留了下来。
    “内外大事传达,究竟是什么什么流程?何以遇事朕还不知,群臣先知?”
    待到众人退出后,李旦便皱眉问道。他虽然两次为君,但权柄全都不大,对于这种具体的事务流程是真的不了解,因有此问。这一次还是陇边的大捷喜讯,若是别的消息,大内得讯居然还要滞后于朝中,后果则不堪想象。
    薛稷闻言后想了一会儿才又说道:“圣皇朝时,知匦使兼领都畿道诸驿,凡有事讯便先呈送大内,再分抄政事堂。”
    听到薛稷这么说,李旦便有了然。这件事还真不怪别人,是他自己瞎操作断了自己的耳目。
    知匦使顾名思义,便是管理铜匦事务的官员。李旦旧在宫中时,单单铜匦告密其意图谋反的书信便不知凡几,心内自是下意识的厌物。
    所以在出宫掌权不久,即刻便下令废除铜匦诸事宜并相关的官吏,并没想到知匦使居然还兼领如此重要的事情。
    略作沉吟后,李旦又开口说道:“我欲使中官出事都畿周边馆驿,薛相公以为可?”
    薛稷听到这话,沉吟片刻后才说道:“国朝以来,并无使任中官的先例”
    “但我却记得,太宗c天皇时,常有中官出入内外,乃至于使令诸边。”
    李旦不甘心放弃,继续说道。
    薛稷闻言后苦笑一声,你也知道是太宗c天皇啊,当然这念头他是不敢直接宣诉于口。皇帝或只是随便一说,若真放在政事堂讨论,自然有人怼他。
    见薛稷没有明确表态,李旦默然片刻,然后才叹息道:“陇边传捷,本是社稷大喜,朕乍闻此,却先生忧思。不知是朕德行不配享此,还是朝廷所用不得其人”
    听到皇帝这么说,薛稷自是慌了神,忙不迭叩地说道:“陛下乃二圣嗣血,履极则天下共识,此事不容置疑!边将著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