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潇湘夜话(第1/3页)  雄霸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色不早了,王妃难得进一趟宫,索性就移步潇湘宫,随我一起用过晚膳,再去穿针楼如何”

    “进宫多时还未进丫头的闺房瞧过,更兼诸多心事未能互诉衷肠。也好,先去潇湘宫”

    两人又嬉戏了一番,全然像姐妹一般亲热,无半分长辈隔阂。

    之后众人回到“潇湘宫”,一路上两人仍在窃窃私语,时而掩嘴轻笑,时而又是纯粹的眼神交流,让旁人都猜不透她们在谈些什么。一入宫门,武康公主就拉着王妃直奔闺房没再出来。

    稍息片刻,已到晚饭时分,李吉与一名贴身侍女、五六名高等丫鬟在大厅用膳,七八人坐满一桌,热闹异常。

    李吉刚一落座,便向坐在身旁的那名贴身侍女道“不知姐姐跟随公主多久了,公主似乎对你极好,情同姐妹一般。”

    那名贴身侍女淡淡道“李公公过奖了,奴婢哪里高攀得起。我只不过是公主外祖家送进宫的丫鬟而已,自小便与公主一起长大,公主素来宅心仁厚,待下人犹如家人一般。”

    李吉闻言肃然起敬道“哦,原来姐姐出自苏州龙门张家,久仰久仰”

    贴身侍女为李吉盛了碗汤,道“李公公,也不必如此客气,姐姐前姐姐后的叫,听来怪生疏的。既入了潇湘宫,以后咱们算是一家人了,你唤我玲珑即可。”

    “好,玲珑姐,我叫李吉,你叫我小李子就行了来,我给你夹一块鸡腿。”李吉边说边吃,碰见好吃的菜便死命往她碗里夹。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玲珑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丫鬟,武康公主性格刁蛮古怪,极其难缠,与她朝夕相处,日后恐怕麻烦一大堆,还不如趁机笼络她的贴身丫鬟来的靠谱些,即便是死也能落个明白。

    玲珑掩嘴一笑,轻点李吉额头道“小李子如此油腔滑调,想不到做事也挺殷勤的,难怪公主喜欢你”

    旁边众婢女见状,纷纷嚷道“李公公,怎可厚此薄彼,还有我们呢”

    李吉尴尬的挠了挠头,常言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六个女人合在一起,岂不要把戏台掀了

    于是低咳了一声,急忙岔开话题道“听说穿针楼今晚还有精彩异常的比赛项目,不知都有啥”

    玲珑正色道“穿针楼日间主要是文武百官朝贺之礼、落成庆典、祭祀祈福等,后宫仅有地位崇高的皇后、三妃九嫔以及三位公主方能参与。其流程繁复,内容呆板,枯燥无味,对后宫女嫔来说吸引力自然不大。只有待皓月初升之时,才是后宫的重头戏,分别是斗魁星及穿针斗巧比赛,往往畅欢达旦,今年更是非比寻常,你有眼福了。”

    李吉原对宫内之事并不感兴趣,但听她这么一说,反倒有些好奇,道“何为穿针、斗魁”

    玲珑淡淡一笑道“李公公有所不知,乞巧节起源于汉代,宫中彩女每到七月初七的晚上,在开襟楼穿七巧针以应节乞巧,民间的女子也纷纷效仿,是以自汉廷之后在皇宫举行的庆祝更为盛大。我们陛下更是注重此事,专门兴建了一座穿针楼,楼高百丈,能容数千人,并在庭中设台,陈设瓜果菜肴,祭拜牛郎织女。

    明月初出,伴随着宫廷乐师的演奏,后宫妃嫔、公主、郡主、县主、王妃、诰命夫人等皇族成员皆手持七孔针向着明月穿五彩线,能穿过去就是乞得巧的象征,这个节日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不仅宫中如此,上行下效,民间亦是这般热闹,往往欢饮达旦。”

    李吉啧啧称奇道“女子讲究德、言、容、功,即品德、言辞、容貌、女红。针线活,就是女红之一,大齐盛产蚕丝,以织造驰名天下,素有“丝绸之国”美名。所以七夕节乞巧斗巧蕴含意义特殊,地位日渐凸显,以致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皆隆重对待,继承远古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玲珑道“织女心灵手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