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第二十六回战代州西门划策破强敌轻武备将军建功招疑忌(第2/4页)  商霸西门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勇杀敌,劳苦功高,也已累困,有事明日再议,都回去吧!”王将军说道,端坐不动,声音却还是宏亮,掷地有声。

    于是,大家只好止住说话,退出王将军营帐,散归自己营帐中。

    从代州破敌回来之后,王将军威名大震,辽国人再也不敢轻易犯边。代州的守兵将士自然对王将军感激不尽,朝廷也是不吝嘉奖,王将军领受着巨大的褒奖声誉,心里却私下庆幸并感谢西门庆。他知道要是那个夜晚没有西门庆的私自防备安排,后果难以想象,就连自己的老命都不知还在不在,更别说什么声威了。因此他格外的看重西门庆,无论操演还是出战,甚至平时兵谋战略的思想,都乐意跟西门庆商讨,所以西门庆常被叫到王将军那里谈事或闲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却出现了另外一些传言。也许是慵弱成了习惯,也许是对带兵将领一贯的疑忌,除非危亡在即,朝廷对带兵将领往往不待见。将军们越是能打越是可能遭遇排抑。

    王安远将军代州一战大破胡虏,当时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也招徕了朝廷文官的嫉妒和皇上的猜忌。于是乎,时间一长,谗言就多起来,有说王将军深入辽国劫掠友邦,破坏了宋辽和平关系,势将导致边境不靖,战祸不绝,遗害难尽;有说王将军违慢圣旨,拥兵自重,不及时出兵,导致代州守城军民损失惨重,深受苦难;有说王将军将掳掠辽国财物中饱私囊,私将胡女收用;有说王将军归途防备松弛,耽于财货美色,遇上偷袭,兵士大有折损,还险些全军覆灭;又有说王将军平时治军不严,还私自动用军力假借军需之名贩卖违禁货物;此等传言,不一而足。

    谗言传出宫廷,就变成了流言,慢慢的传播天下各处,尤其传到了忻州。也许皇帝或朝廷文官大臣们放任且乐见这类流言的传播,好让在外带兵的将军们小心点,悠着点,别以为手里有了兵将,或打个胜仗什么的,就可以气高意得,须知前途命运还拿捏在朝廷皇帝大臣手里。

    大宋立国以来的成例,向来是重文轻武,文官话事,武将轻三分的,还常常出现不习武事的文人执掌兵权或监军出战的怪事。

    传言四起,王将军却不能淡定,往时的事例表明,这样的流言漫天飞,不管是否真实,最终流言的主角都是要倒霉的。于是他赶紧上奏章自辩,但久久不见朝廷有批答下来,这让他更紧张。他只能再而三地上奏自表忠忱,终于下来个朝旨,只是安慰诫勉的意思,并没有正面明确传言所及事项。

    王将军越发预感到不妙的气息。他自忖流言诸事,虽则应该没有留下什么明证实据,但也不能说自己都没有。想想自己的过往作为,他渐渐地害怕起来。尤其是关于胡女的事情,他私下问了西门庆,西门庆也说从未告诉过别人。王将军当然是相信西门庆的,原来就是西门庆主动默然为他处理掉这手尾的,当然不会再跟别人说及。至于违慢圣旨,只为战阵谋略,只是朝廷要说你有你就有,辩白也没有什么作用。说他私吞缴获的胡虏财货,私自动用军力贩运私货,他只能罗列各种各样的缘由来搪塞美化一番,却不能严辞否认。

    王将军多次上奏,到大观四年元旦之后,总算等来了个结果,却是太子少保蔡京奉旨按察河东路。

    王将军知道这奉旨按察河东路一定是冲着自己来的,更知道这河东路按察使蔡京不是个好应付的人物。得到朝旨之后不久,他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时,收到新升任的尚书右仆射张商英大人的密函,这密函虽然指给他一条化解困境的出路,却也带来绝大的烦恼。

    密函是张大人亲信秘密送来的,张大人却不署名,明显是留了后手,万一搞砸了,他张商英好撇清干系,免受牵连。这张仆射上位没多久,当然是为打击政敌,植树帮手,以期稳固地位,而这办法对王将军自己而言,却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弄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