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 第十七回初次试马领回准试帖月夜谈心鼓劲州科场(中(第2/3页)  商霸西门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清楚啦。你也须谨记,以后办事和待人接物,不管是跟官府中人还是其他农工商人等,甚至自己的家人亲戚,须仔细思考,想的周全一些,不可以一时意气,把自己耽误了。”单剑就引导西门庆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

    “学生一定牢记老师教诲!”西门庆应道。

    师生两人牵着马,在街上边走边看边说,到快要出城时,不觉时辰已过响午,肚子咕咕叫起来。

    “先生,我们到醉仙楼吃午饭后再回去吧?那地方菜色不错的。”西门庆提议道。因为西门庆去醉仙楼吃过几次饭,觉得那酒楼的菜味道的确不错,趁着这机会又想到那里去吃。

    “好吧,咱们吃了午饭再走。”单剑说道。

    于是,师生两人翻身上马,打马径直向醉仙楼奔去。

    自从到县城领回准试帖,单先生对西门庆的管束就更严了,取消了每三日一个下午的练武时间,全部用来攻读经书,同时为应付考试进行针对性讲解温习。

    本朝科考是按前朝参知政事王安石大人主编的《三经新义》为纲进行的,总共考四场,每日一场,要考四日。第一日考《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这五种经书称为大经;第二日考《论语》和《孟子》,这两种典籍称为兼经;第三日考论,第四日考策。第一日、第二日考的典籍主要是考经义,就是编短文,用经书中的某些语句作题目,只能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议论;第三日考的是对经典中某些句段的阐释和论述,这种阐释和论述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仍需引经据典,以论证自己的观点;第四日考的是针对一些实际问题的政策主张。在王安石大人改革考试制度前,还会考核考生的诗赋和墨义,墨义就是默写经书段落,这个西门庆并不喜欢,但写诗作赋西门庆却有一定特长,只可惜王荆公认为写诗作赋和背诵默写对于士子和为官实际无用,就都取消了。

    如今,《三经新义》成了科场备考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书籍,这段时间就主攻这本书。

    下午在讲解经义的间隙,单剑告诉西门庆道:

    “不但是要熟习这本书,你还得记住,在考试答题中,不管是大经、兼经还是论、策的考试,答题是都要根据这本书的思想立场进行解读、阐述和论证,否则回答得再好也不会通过考官的评审。”

    “但是这本书这么厚,怎么能全部熟习得了?”西门庆说道:“还有大经和兼经本身也要熟习啊!”

    “当然,这么短的时间要在熟习这么多的经书经义是有难处的,如今你知道以前就该抓紧的了吧?不过以往也都研读讲解过了的,如今不过重点温习罢了,并不是从新学习。”单先生继续说道:“科场如战场,就是难,不容易,考过了才是一种绝大的光荣,如果很容易得到的,那就不是什么可以炫耀的荣誉了。况且科场并不是要你拼命,只要全力以赴去攻读就可以了啊!”

    “先生,你参加过解试,能不能根据解试的出题习惯,圈些重点要熟习的句段篇章来专门熟习,这样可以省些时日精神?”西门庆沉闷了一下,突然说道。

    “这是一种小聪明的办法,但这种捷径不能走。每次考试都有变化,四书五经都考了几个朝代,前前后后几百年了,出的试题并没有什么规律。圈了重点,偏废了其它,没圈中,岂不耽误事?得不偿失,不要干这等讨巧的事。”西门庆说道。

    “这个其实不打紧的,反正这几年先生教导中,所有的考试内容也都是学习过了,现在临近考试了,时间不多,圈些重点内容来熟习,也是不甚碍事的。”西门庆坚持说道。

    “说的也有道理,那好吧,回头我在书上把重点句段篇章圈好,你这段时间重点熟习。”单先生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不过其它的内容也要抓紧时间尽量都过一过,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