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头面人物(四)(第2/3页)  天工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与王铎的见面。

    龚师傅说已经联系好,明天一大早就可以登门造访;又说老头子呆板守旧脾气大,打听时千万莫失了礼数,自己工作繁忙就不作陪了云云。未了再叮嘱他别忘了后天的比赛。

    贺一峰自然是感激涕零,连连称谢。

    王铎家从事砖雕,守着一个老窑子传了一代又一代,据说明清两朝皇帝的砖墙中,十块有三块出自王家。民国时期也曾繁荣过一阵子。那时,当家人远赴南京参与政府兴建,每年往老家寄上一大笔钱,成了乡里首富。然而好景不长,解放后他担着两挑行李,灰头土脸地回到三坪乡,身无分文。别人问他怎么了,他哀叹着答道:“不提了,目光短浅,站错了队伍。”山里人不明白山外局势变幻,听不懂他话里的意思,只记得王家从此衰败下来。

    贺一峰依约迈进王家大院,霎时被气势宏大的一面砖墙所震撼。

    砖雕本以徽派、苏派为尊,山西、京津、广东、甘肃等地也各有风格,主要用于装饰建筑物的门楼、门罩、门槛、飞檐、屋脚、廊子、窗框、花壁等。水磨青砖垫着雪白的粉墙,乌黑的屋脊下一片雕梁画栋。与玉雕不同,砖雕往往出自底层劳动者之手,无论达官显贵或是贫民百姓皆可享用。它们头顶日晒雨淋,任霜雪拍打,静静地看着檐下人家的喜怒哀乐、兴衰更替,骨子里透着历史的厚重。

    王家这面墙全部由砖雕镶嵌而成,长十五米,高四米,作为影壁放置在大门与院落之间,即可阻挡路人向内探视的目光,又显出一派宗师的威武来。一条苍龙腾云驾雾遨游天际,眼大如碗,须长如棍,四爪粗硬如钢,鳞身横贯东西,正赶去更高处衣袂飘飘的仙阁赴宴。它俯视着下方澜澜江海,惊涛骇浪奔流不息,滋润出两岸勃勃生机。这边有瓜果百农,那边有稚子儒生,山中瑞兽争锋,庭园花鸟齐芳,好一番繁荣景象!

    一位不苟言笑的中年人走在前面领路,脖颈处露着黑红粗糙的皮肤。两人绕过影壁,眼前豁然开朗。

    那是一座异常宽阔的大院,分三个宅院,每宅三进穿堂式高深院墙,散发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孤寂感。

    院子里堆着不少砖石、斧凿,码得整整齐齐,几名学徒正在清扫掉落下的石屑。诺大的石板巧妙拼接,首尾相衔成“山水之间”四个草书大字。整座院子时常有人打理,屋檐下不落一尘,缝隙里不见一草,排水沟边缘也没有青苔,暴露出王铎是个注重细节的严谨之人。

    王铎老了,雄心不在,但跟所有老年人一样,爱听奉承话。

    龚工强虽然有些瞧不上他,但明面上却对其尊崇有加,常以晚辈的身份前来探访、求教,用词用语给足面子。对于出自龚工强这个头面人物的奉承话,他感觉十分受用,彷佛自己仍站立在三坪乡的顶端,一呼百应。殊不知他的几次号召,都是龚工强在其中运作生利,方能赚来那么多关注。

    “你就是让龚工强一败涂地的那个小子?”王铎坐在葡萄架下,摇着蒲扇问道。他头发全白,作三七分;衣饰简朴,用料却很讲究。那一辈子削削凿凿练就的结实肌肉,虽随岁月流逝有所干瘪,仍能遥想见盛年时的风采。

    他吩咐中年人接过贺一峰提着的礼品,一一登记在册,以备还礼之需。

    贺一峰不知道该坐下还是继续站着,低眉表示蒙龚老师承让。

    “你能使用一号杯,充分说明我们都不是你的对手。我是无所谓啦,本来就是一脚迈进棺材里的人了,但龚工强估计肚子里憋着一口气吧,哈哈。说实话,他能出面帮你,我倒挺吃惊的,这人比我想象中更有气量。长江一浪推一浪,小伙子不用谦虚,坐。”

    贺一峰依言坐下,迫不及待地道明来意。

    桌上摆放着好些应时水果,花红柳绿地归置在银盘里。银盘锃光发亮,盛接着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