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头面人物(一)(第2/3页)  天工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部分是些旅游纪念品、仿古装饰、西洋石膏像之流,除了规模大一些种类集中一些,较别处并无明显优势。

    “难道那些老师傅们不管管,任其沦落么?”

    “怎么不管?!”老板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叹道:“我父亲就是一位老师傅,当年在行业里也算小有名气,一般活儿根本不接。可是,唉……一个工厂里,老师傅虽然说话分量重,但他们加在一起也没几个人,怎么抵得过厂里从上到下求财心切的全体职工?老师傅们越来越看不下去,年纪也大了,便逐渐从厂里退出来,要么洗手不干享儿孙福,要么自立门户单干,一年出不了几件作品。哦对了,有个老师傅还被昆明一家五星级酒店挖去做工艺菜雕冬瓜胡萝卜,收入可高了。”

    所谓老师傅,并不光指年龄大的手艺人,也包括掌握了传统技法、走老风格的世家继承人。比如那位转行做工艺菜的师傅据说才四十出头,是挽指派木雕技艺的第十七代传人,也被称为“老师傅”。

    蓝衣老丐与绿衣老丐会不会与雕刻老师傅有关呢?

    贺一峰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三坪乡现留有二十来位老师傅,经过招待所老板父亲的逐一介绍,他暗自筛选出五位手艺最为出众的。

    其中有的老师傅广招学徒、门生遍天下;有的思想陈旧,抱守着老观念艰难度日;而有的则只在家族内部传承,人丁凋零。

    他叮嘱苗丹继续寻找美人秃村的位置,自己则采购了一批上档次的礼物,准备挨个儿拜访五位老师傅。

    这第一位,自然是名声最响,收徒最多,被誉为三坪乡头面人物的龚工强。

    三坪乡排得上资格的手艺人没有上千,也有上百,却唯独龚工强享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

    龚师傅不仅手艺高超,而且深谙营销之术,率先与政府部门合作打响了“雕刻之乡”的名头,频频出现于各类会议会展、旅游节庆。进乡必经之路旁的广告牌上也印着他的头像,足可见其影响力。年初,云南省某核心刊物请他开了一个专栏介绍民间工艺,电视台为他做了一期专访,几位高徒也在国内获得不少大奖,同时他自己还被聘为民族学院艺术系的客座教授,风头正劲。

    要见这么一号人物自然不是容易的事。

    贺一峰提着好烟好酒被助手拦在门外,连龚工强的脸都没见着。

    “对不起,龚老师太忙了,没有空。”助手眯着眼斜靠在镂龙刻凤的五彩腾云门柱上,断然拒绝。

    此门柱是龚工强年轻时的成名作之一,卖给了豪商。

    动荡时期他担心此物遭毁,特地上门去讨了回来藏好,待风声过后才拿出来。那时豪商犯了事儿早已死在狱中,家属也散得干干净净,因此没有人来向他要回这件已售出的作品。后来有人出到七位数想收购,他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沉住气没有卖出,而是将它立在了家门口作为活招牌,为自己的雕刻事业吸引更多注意力。

    “请问龚老师什么时候才有空呢?”贺一峰问道。

    “那得看你是什么事。”女助手上上下下打量贺一峰,见其模样端正,衣着也不浮夸,颇合眼缘,便好心指点道:“龚老师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有事要提前打电话约好,随便摸上门来肯定不行。你是记者吧?如果想采访他,估计等两周才抽得出时间来,这几天有文章要写,有比赛评委要当,有展馆资料要理,有应聘的学徒要考,还忙着准备下个月的艺术论坛,事情太多了。”

    “我不是记者,”他解释道:“就是想向他打听两个人,花不了几分钟。”

    “打听人?”女助手瞪大眼睛,露出吃惊的表情。一听这话,她对他的好感立刻消失,一边挥手将他向外赶,一边说:“瞧你长得周周正正的,怎么如此不识相!龚老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