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上帝在人间(第2/3页)  神路之噩梦成真[西方神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又变回了孤身一人。

    “吾,也是时候出去看看了。”耶和华整了整衣襟,留下一个分神镇守水晶天,踏出了这座冷冰冰的神殿。

    ·

    这不是耶和华第一次来下界,但的确是第一次独自来到这个曾被自己寄托了无数希望的人间。

    -公元三世纪-

    人类的生活足迹一直再扩大,他们有了城镇,有了教廷,也有了国王与朝堂。

    耶和华学着人类的样子,穿上了简单的粗布麻衣,换上了制作粗糙的草鞋,甚至把头发也染成了金色。他有点好奇,普通造物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此时的欧洛莫茨还是一个小城,周围被大片农田包围着,东南面有座青山,教廷在山腰建了一座简易的教堂。

    比起耶和华,神子弥赛亚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显然要更高一些。

    他在人世传播教义,传递福祉,如此亲民的神子当然会比高冷的上帝来的亲切些。人类将神明当作信仰。而信仰,是传播人类祈愿的一个途径。

    在水晶天时,耶和华很少会去聆听教徒们的祈愿。作为造物神的他,不能过多直接插手这些事情,否则会打乱《法则之书》的运转。

    现在,左右也是来人间游历,多听听也无妨。

    欧洛莫茨(今在捷克境内)算是一座“石城”。还没有打磨光滑的石头被拿来铺成了道路,坑坑洼洼地还有些咯脚。木头搭建起来的房屋勉强还可以挡风保暖,颇有些冬暖夏凉的意味。

    耶和华找了家看起来稍微安静一点的旅店,店主是一个有些胖的女子,每天穿着那一身深蓝色的裙子,头上带着块头巾,围裙里总是放着两张手帕,看起来有些憨厚。见到有人来住店,就会热情地迎上去。

    的确是个很善良的人。

    耶和华学着别人的样子,直接付下一个月的租金。这里,是他的第一个落脚点。

    老板给他安排在了临街的房间,推开窗户,整个屋子都会被阳光布满。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你住在临街的地方也许是一种悲哀——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学会盖两层的屋子,一打开窗户就是被随手丢弃的垃圾和泔水。现在盖了两层的房子,至少在嗅觉上会觉得稍微干净些。

    也许人类在这里住久了不觉得,但是耶和华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头疼。他隐约记得当年亚当和夏娃都是挺讲卫生的,后来他见到的诺亚也是个很干净的人类。怎么现在变成了这副模样?耶和华很不理解。

    难不成是弥赛亚蓬头垢面的“受难像”让人类以为吾喜欢这个样子的?

    怎么可能!弥赛亚回了天堂恨不得一天洗八次澡。

    耶和华坐在床边,额角有些抽搐。“吾好像有点后悔了。”

    想归想,耶和华打算先去城中央的圣茨拉夫教堂看一看。

    与其说这是教堂,不如说只是一个小广场,四面立了土墙,上面分别画了12个圆,中心是一个扭曲的麻藤图案。这图案的意思很简单,12的圆中,便是人们集会聆听教诲的区域。这就是早期的教堂。

    简陋的装饰当然与第七天和水晶天的神殿无法比拟。但是耶和华很理解,毕竟教会还没有那么多钱去修一座完完整整的教堂不是?

    四面墙分别在正东、正南、正西、正北方,高大的十字架被供奉在正东方。此时早已过了早课的世间,神父手里捧着一本字迹粗糙的《圣经》译本,倾听者教徒们的忏悔和祷告。一旁的黑架子上是两排小的白蜡烛,烛火在微风中摇曳着,将息不息地勉强挣扎。

    耶和华看得有些新鲜,白色的蜡烛在这样的环境里燃烧着,确实有些好看。“回去可以让米迦勒过来学习学习。”

    耶和华找了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落,安静地听着人们的祈愿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