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 世间人(第三更,求支持)(第2/3页)  大明铁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封国建邦于夷地?”

    “正是!”

    朱大咸点头说道。

    “这是河南巡抚吕留良的折子。”

    顾言武并没有说话,他又看了一眼折子,然后抬头看看朱大咸——朱大咸只是低头喝着茶根本不去看顾言武。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其实,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就已经有传言,此次封藩宣南与旧时的封藩可能大不同,不过陛下似乎并没有表态。

    对于支持封建的顾言武来说,对于折子里的内容,他自然能够知道其中的内容是什么,而且,吕留良也曾在私信中告诉他,陛下于河南之行的经过,自然也知道陛下恐怕真的动了封国建邦的念头了,只是尚还在犹豫之中。

    于是便缓缓将折子放到案上,低头沉默良久后才终于抬头望着朱大咸说道。

    “封国建邦于夷的好处你我都已经知道了。可是,以我看来,仅凭借这几个好处,想让陛下同意将宗封国建邦于夷地?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

    朱大咸连忙欠身抱拳道。

    “正要宁人赐教。”

    顾言武又瞥了一眼折子,然后说道。

    “为难之处恐怕并不是宗室之中人心惶惶,毕竟,现在与那些宗室不过只有区区三十六人,且大抵上都是血脉偏远,他们于陛下面前哭诉,只恐怕会遭陛下斥责,可是别忘了,陛下亦有五子,且宫中妃子亦又有三人怀有身孕,陛下后宫妃子不下十余人,将来子嗣必定不少,若是将宗室分封于夷地,就等于要将天璜贵胄们全部赶到南洋等海外之地,甚至更为偏远之的,往好里说那是封国建邦,令其自立为王,拓以宗业,可若往坏处说,那可是形同流放。其它的宗室不说,诸皇子怎么办?难道也要封建于海外?”

    顾言武这么一说朱大咸便点点头说道。

    “宁人所言诚然有理。不过,如果能于海外夷地封国建邦,诸皇子可拓以宗业,岂不比做个闲散大王要好?”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世间又有几人舍得孩子远离?况且……”

    沉吟片刻,顾炎武又说道。

    “如此远流宗室,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皇室存继,虽说太上正值壮年,太子亦是康安,可观我大明两百余年,这血脉如何存继,若是他日有君上如武宗般暴死无后,何人继统,如若宗室皆封建于异域,皇上、朝廷不了争各宗,如何选择新君?”

    “不错,这确实是个问题,当年清虏入寇,我大明之所以一年而丧江南,正是因为继统之争,从弘光到隆武再到永历,其间可谓是纷争不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的虽好,可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若非如此,又岂会有我大明内乱,让清虏捡了便宜?”

    提及从甲申年之后,因为皇位继统之争,引发的大明内部的混乱,两人皆是一阵感叹,良久之后,顾言武才说道。

    “所以,这些都是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即使是陛下愿意将诸子封于夷地,恐怕也不会轻易大动干戈,诸藩确实可屏卫皇室,可若是没有章法,恐怕双将现当年鲁王监王,唐王继位的纷争。”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皇明祖训。”

    朱大咸点点头。然后说道。

    “又岂是你我所能轻言,况且,除此之外,又怎么可能还有其它的什么办法?”

    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之通义也。

    “不是要找其它的办法,而且要明确一些事情,我大明是嫡长者继位为君,可若是只有嫡长留于京中,那么万一有意外,嫡长无后,谁人为君?这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皇上的子嗣都已经封到海外夷地去了,也许往返需要一年。国不可一日无君。

    “难不成,要像戏文里说的那样,先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