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2章 府案首(四月二十五)(第1/6页)  穿越之细水长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quotquot。

    五百六十人参加的府试,第一场背默全答对的有三十二人。

    府衙礼房批改好卷子,  最后的名次评定却要陈绍点头。

    陈绍让人把三十二份卷子全部翻过来摊平排在一列,  他站一边,  根据卷子背面透出来的墨迹深浅,  先排了个大概,  然后方坐下来看正面。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陈绍看卷子都是两张两张的对比来看,  如此没费什么周折地就排好了名次。

    名第排好,  拆开糊名,陈绍看第一名是“谢尚”,  不觉啧了一声,心说果然

    师爷一旁听到,赶紧问“大人,谢尚父亲谢大人是当朝翰林,您看这是不是要避下嫌”

    陈绍回想了一下谢尚的样貌,摇头道“不必了。谢尚既是糊名取中,证明他确是真才实学。且他的字用墨黑亮细滑,非其他人所能比。这卷子搁谁瞧了都会取,  不用避嫌。”

    君子坦荡荡,  陈绍觉得他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不能连手下邹进的胆气都不如。

    邹进可是县前十取了八个谢家人,而事实证明邹进没徇私第一场全对进了三十二名的谢家人连谢尚在内足有有六个,而另两个也只是错了一道。

    由此可见谢家子弟学问的扎实,  而谢尚作为其中翘楚,  更是一路绝尘。

    现陈绍就等着谢尚去院试给自己挣面子,  展示他治下的文风昌盛。

    师爷看谢尚这张卷子墨迹如漆,确是比后面二三名的黑亮,便没再言语。

    一时前三十二名名单写好,陈绍过目看到最后一个名字“李满囤”  不觉奇道“这李满囤是哪个县的名字怎么听着似个庄户”

    不是没有农家子弟来考,但一般能考到这个位置的农家子弟都会提前改个文雅名字。

    师爷赶紧翻出李满囤的履历递给陈绍道“大人,这李满囤三代白丁,可不就是个庄户吗”

    “您看这籍贯雉水县高庄村。”

    陈绍看了履历后笑道“县试两场,一场县第三、二场县第二,看来这个李满囤背默功夫没少花,为人想必十分刻苦。”

    “哟,年岁也不小了,四十四了,还在坚持,倒是其心可嘉。嗯,且等下场看看文章笔锋如何吧”

    闻言师爷便便知道陈绍预取了李满囤为本科“天道酬勤”的人选。

    府试除了为国取才外还担负教化地方之责,对于到了一定年岁犹自刻苦上进的人在考察其德行后可奖励童生功名以激发其他人奋进。

    李满囤因为名字够乡土,加上年过不惑,且四书五经背得够熟练便好运地进入了陈绍的视野,被视作教化地方的典型。

    第二天发榜,师爷一早便装成一个等榜的考生在府衙对面的茶楼占了个座儿。

    榜单一出来,茶楼立刻就沸反盈天的议论开了。

    师爷喝着茶淡定地听着着周围人相互道喜或者彼此安慰、然后开始寒暄议论本榜案首谢尚、谢尚的父亲谢子安、谢子安的爷爷谢老太爷、谢尚媳妇名下的甘回斋、甘回斋销的七巧板、华容道、中馈录、薄荷糖等等以及接着如此一番的议论第二名、第三名

    终于有人提道“这李满囤是谁”

    “他家干啥的怎么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别是个庄户吧”

    “就算是个庄户,念书时先生不也会给取大名吗”

    “这李满囤是那个县的他这个县的私塾师傅都不给学生取官名的吗”

    涉及一县声名,雉水县的人坐不住了,有人出声说道“李满囤老爷出身庄户,先前就没念过书”

    “没念过书”一屋子人,连带师爷在内都惊呆了这没念过书的人都能考府试三十二,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