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要因材施教啊(一更)(第2/3页)  穿越古代做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置于一处对比一样。”

    “禽兽焉能与人相比”有人暗暗反驳了一句。

    “好,既然大家觉得与禽兽相比不妥当,我们就说人吧。茂山县县学黄夫子之子,不知大家可有耳闻”楚辞对黄英杰印象深刻,他那个能力真让所有人羡慕嫉妒恨。

    甘州府几个县四通八达,这些夫子与相邻几个县也有姻亲关系,虽然黄英杰名声没有楚辞以前那么大,但大家还是听说过的。这不,马上就有人说了“可是那能过目不忘的黄英杰”

    “正是他。大家都知道此子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之能,只要他翻过的书,不消片刻便能熟记于心。假设本官和他一起读书,我勤学苦读,他随便翻翻,大家试想一下,一日之内,谁能背下离骚”这篇古文不算标点共有两千四百九十字左右,当时高中背节选都有人背哭了,何况是它的全文。

    下面的夫子脸色各异,想来也是回忆起了当初背离骚时的艰辛。这么长的一篇文章,给他们一天时间,他们是绝对不可能背下来的。但,人家一个是状元郎,一个有神童之称,约莫是没有问题的吧

    这下再做不到众口一词了,有说状元郎能背下来的,有说黄英杰能背下来的。

    之所以说楚辞能背下来,这其中难免有滤镜的作用在里面。对大魏朝的所有文人而言,金榜题名,打马游街就是他们一生之中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的荣耀。能够在全国上下那么多人里取得第一的,必定不是寻常人。那黄英杰再厉害,他也中不了状元啊,就连去年乡试都没能考中。

    说黄英杰的那更加毋庸置疑了,过目不忘的本事岂是所有人都能有的他只略略翻动便能记下来,何况是翻看几遍

    “看来大家意见不太相同,那么现在,相信本官能在一日之内背下来的起身,相信黄兄能背下来的坐着。”楚辞说道。

    场下逐渐有人站了起来,有些举棋不定之人,看见旁人站起来,他便也站了起来。细数下来,认为楚辞能背下来的竟占了大半。

    “多谢各位的抬举,请坐吧。”楚辞轻笑一声,“不过,要在一日之内背下离骚,我也是做不到的。我还记得当初背离骚之时,我花了近一旬的功夫,才在先生的戒尺之下,结结巴巴地背完了全篇。当时解脱之感,犹胜死里逃生。假设真有人将我与黄兄放在一起读书,想必夫子是必要骂我愚钝不堪的。”

    这是原主十二岁时用了十天背下来的,当时的惨状不提也罢。而楚辞自己,确实也是背过全文的。

    当初他上高中时背了节选,大学时那位老教授讲到屈原时说只背节选怎么能够要背当然是背全篇。说完之后,便给他们布置了作业,在一个星期里背完离骚。楚辞刚开始也是捧着书死背,几遍下来后,不只没背下来,反而将高中背过的地方也忘的差不多了。绝望之下,他开始努力翻资料琢磨这篇文章,大致理解之后,用了四天的时间,才将它背下来。然后老教授没有检查,简直让人忧桑。

    场下哄笑起来,原本看起来高高在上的楚大人,因为这一席话走下了神坛,变得平易近人起来。他们中有些人,前半生被戒尺教训,后半生又用戒尺教训别人,此时听了他的话,心里满满都是亲切感。

    “大人,我知道您是想用这个例子证明并非只有勤学苦练一途,可是又有几人能如那黄英杰一样,拥有这种才能呢其他人一般相差不大。”有人说道,神童之所以为神童就是因为千万人之中才出那么几个,拿他当例子来比较这有意义吗

    楚辞闻言,正色道“正因为相差不大,这才值得商榷。若果真是如黄英杰那般的人才,任凭哪一个夫子也不会把他们和寻常人放在一处教导,只会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倾囊相授。可学生之间有差异但不大,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两个学子一同学习,其中一人努力,另一人不那么勤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