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8章 第 178 章(第2/5页)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血亲去世都不知情。像伦沄岚之前提到过的,什么墨珣的父亲泉下有知,这些对于他们修仙之人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不过这些显然不能够成为墨珣没有守孝就参加科举考试的理由。

    墨珣在周翰林把这件事说出来之后,就飞快地在脑子里想这件事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而自己又要怎么说才能够尽量去避免这些后果。

    “墨珣,你还有何话说”宣和帝见墨珣听完了周翰林的话之后一直低头一言不发,干脆主动开口询问起来。

    现在的情况是他不了解宣和帝会打算怎么处置自己,不过既然这件事情会被闹到太和殿上,那自然就不容小觑。墨珣仔细地想了一下,他如果仅仅只是说自己不知情的话,恐怕很难堵住悠悠众口,宣和帝如果不罚他决计很难让别人信服。

    “学生父亲去世的时候,学生还未曾入学。而学生的父亲,曾留有遗愿,希望学生能够达成他未完成的理想。”墨珣说这话的时候十分笃定,丝毫没有面对文武百官的惊慌。他从来都没有见过墨延之,关于墨延之的一切也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墨延之去世的时候,墨珣才五岁,而听伦沄岚的意思似乎是准备等到墨延之高中之后,有时间了,再亲自教导墨珣的,但没想到的是这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发生,墨延之就死了。真正给墨珣启蒙的人应该是安秀才,这一点,整个石里乡的人都知道。

    至于墨延之未完成的遗愿,那只是墨珣从伦沄岚口中的“你父亲若是泉下有知,该何其欢喜”演变而来的。

    因为并不觉得自己在撒谎,墨珣的眼中有着十足的坦然,他抬头飞快地朝着宣和帝看了一眼。

    宣和帝虽然能从墨珣的表述中琢磨出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他并不想费神去思考,“所以”

    “学生的父亲去世时,学生还未学过礼,”如果墨珣没记错的话,“孝悌”一词的提出是在礼记。首先他需要明确地向宣和帝表明自己根本不知道有“守孝”这个事,但这件事情却不能明说。否则的话,他就很可能被说成是生性恶毒。孝悌为仁之根本,同时,在大多数人看来,孝悌也是人的本性。既然是本性,那就是存在于他自身,所以他只能暗示宣和帝自己不知情,却不能明说。

    “在此之前,学生的家中并未有人亡故。”墨珣的亲祖父去世时,他还没出生,而外祖父和姥爷都在世,这些如果宣和帝当真要查的话,肯定都能查得到。

    不管宣和帝听明白没有,反正越国公是听懂了。

    但这并不能作为墨珣脱罪的理由。

    如果说墨珣年幼,不懂事,那么那些允许他参加考试的科举考试的各级衙门、官员都不懂吗

    越国公想得要比墨珣更多,但是从墨珣的表述来听的话,恐怕墨珣自身都没办法为自己辩解。

    宣和帝沉声“嗯”了一下,倒是听不出明确的喜怒。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周翰林听完了墨珣的话之后,见宣和帝没有表示,便擅自开口道“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

    墨珣自然是听到了周翰林说的话了,这就是孟子的性善论了。他还记得有一次科举考试的考题就是在考性善论,然而墨珣本身是支持性恶论的。当时为了通过考试,他也就是顺着性善论往下写罢了。

    墨珣的头稍稍朝着周翰林偏了偏,他并不确定自己这个时候能不能当庭与周翰林辩驳一二。

    宣和帝在上首或许是觉察到了墨珣的动作,饶有兴致地开口说道“无话可说了吗”

    墨珣猛地抬起头,恰巧与宣和帝对视上了。但此之为大不敬,墨珣又立即低头盯着地面,“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

    周翰林适才的那番话从旁反驳了墨珣的辩解,他引用了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