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八章 预热(第2/3页)  晚唐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退回,因为这个品质和唐武宗的相差太多了。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怪,就算是真有比皇帝那个还好的玻璃杯他们也未必敢买,但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们又怎么会接受?

    玻璃杯的事情非但没有因为时间而变淡,反而因为某人的推波助澜在持续发酵,甚至在上柱国公请客吃饭后,又来到一个小高潮。

    作为朝堂上的常青树,大唐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上柱国公请客,很少有人会拒绝。除了少数骂他是阉党,羞与他为伍的雅客外,皇帝晚宴的宾客基本都来了。

    在宴席上,上柱国公也和皇帝一样,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用着和皇帝一样的优雅的姿态,喝着酒杯里的葡萄酿。

    虽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笑话他东施效颦,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有东施效颦的资格,因为除了当朝皇帝以外,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拥有玻璃酒杯的人。就算有人瞧不起他,就算有人从心底鄙视他,但也不能否认玻璃杯的魅力,否认宾客们对它那个垂涎欲滴的眼神与欲望。

    也正是在这次宴会过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玻璃酒杯可以买到,只是自己没有找对地方而已。上柱国公明确的告诉大家,他的玻璃酒杯是从一个叫萨米尔汉的胡商手里买来的,只可惜这东西就算是在大食也是天价之物,这位胡商倾尽积蓄也只能买一个。

    正当大家因为上柱国公的晚宴而感到可惜的时候,又有一封晚宴的请柬送到自己的家门口。

    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皇帝很忌讳朝臣们私下结交,朝中重臣为了避嫌,往往也不会大肆宴请朝臣。可是这次因为玻璃酒杯,这个潜规则似乎就变的没那么让人忌讳,就连一向洁身自好的中令都排队过来炫耀。

    首相李德裕素来贤明远播,他要设宴请大家吃饭,哪有几个人会拒绝?这场晚宴的规模甚至比皇帝的还要大,因为许多门阀俊秀都在受邀之列。

    当他也拿着玻璃酒杯,以别样的优雅将一杯葡萄酿一饮而尽后,老相爷笑呵呵的大喊一声:“果然别有一番韵味!”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可是正是因为简单,更让人对玻璃酒杯心生向往,想去体会那简单背后的复杂。

    李德裕不愧是门阀出身,晚宴准备的很丰盛,来的宾客无不对酒菜赞不绝口,如果不是他绝口不提玻璃酒杯的获得途径,恐怕大家会玩儿的更尽兴。

    相爷这次宴席,把长安城仰慕琉璃之风推向最高潮。因为他在宴席上有一篇大作:君子配美玉,丈夫赏玻璃。人正自有路,小人徒戚戚。

    简单的四句诗,却把玻璃和君子,丈夫划伤等号,甚至放了个群嘲,说是没有玻璃的人就应该是小人。这谁还能忍得了?长安城搜刮玻璃的风潮,瞬间就从势单力薄的司阍扩展到绝大多数家奴。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变了,往日里见面会问一句安好,现在会说一句,小郎有福,必得玻璃。

    就在大家都批判李德裕敝帚自珍,骂他嘲讽自己的时候,又一封晚宴的请柬静悄悄的传遍整个长安城。之所以静悄悄,倒不是发请柬的人分量没有仇士良和李德裕重,只是柳公权一向洁身自好,不想落人的口舌,所以他没有宴请任何一个朝臣,只是宴请一些长安城的风流雅士还有国子监的少年俊杰,美其名曰雅集。

    当国子祭酒,神态盎然的用玻璃酒杯喝下葡萄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沸腾了,很多人再也安奈不住心中的好,开始询问他酒杯的来历。

    柳公权显然要比李德裕坦荡许多,对于自己这个不义之物的来历他也直言不讳。

    原来他的酒杯是被削官剥爵的鱼恩送的,目的就是希望柳公权能帮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给自己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他还说,鱼恩当时拿出不少酒杯,请了不少重臣,无论是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