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七章 凯旋(第1/2页)  晚唐驸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晚唐驸马最新章节!

    就在鱼恩到达太原不久,唐武宗的诏就到了太原。诏里,皇帝大肆赞扬以乌乞该为首的主动归义回鹘人。还让鱼恩将回鹘人一分为二,一部分就地安置,另一部西迁到凤翔,为大唐守卫西陲。

    与诏同来的还有一封圣旨,皇帝褒奖义勇军的圣旨。在圣旨里,唐武宗不吝言辞的赞扬义勇军的勇武,让他们到长安听候封赏。

    收到诏以后,鱼恩马上派人给原回鹘叶护愠没斯,现在的大唐归义候李思忠去信,让他带着所部往西迁徙。

    回鹘人这边刚安排完,又来了鱼弘志一封火急火燎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圣上欲上尊号,借机开源节流。朝堂阻力难料,神策军恐有动荡,速归。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政治嗅觉敏锐的驸马爷嗅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刘沔归来,即刻就得回返。急忙下令召集三军,带着这些人匆匆踏上归途。

    因为速度快而晃荡的马车里,驸马爷再也没有心情用棋艺煎熬别人的眼睛。因为他已经猜出皇帝的意图,旅途上再也无心消遣,全都被忧心忡忡所取代。

    通过鱼弘志的只言片语,不难猜出唐武宗是想走顺宗的老路。通过削减神策军军费来节流,触动门阀利益来开源。

    这也难怪,所谓开源节流,无外乎就是削减开支,增加进项。大唐传承至今,利益早已被瓜分殆尽。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难免会触动到那些既得利益者。

    在鱼恩开来,唐武宗难免有些太着急。他应该先彻底掌握神策军的军权,再去触动门阀的利益。如今一下子两面都得罪,难免如顺宗那样,逼迫这些人走到一起。

    历史与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也有不小的差异。

    唐顺宗绝对是操之过急的典型,他推行变革的时候刚刚即位,对于神策军和朝堂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而唐武宗却不同,从开成五年登基到会昌二年,他已经登基三年。无论是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是对于朝堂的驾驭,都不是唐顺宗可以比拟。

    也许在唐武宗看来,军队上自己可以掌控神策军右厢,又有义勇军的支持,朝堂上还有李德裕的鼎力相助,自己完全可以避免顺宗的悲剧,所以他才敢这么做。

    可事情真是这样么?

    太监们掌控神策军靠的就是钱,他们通过追加粮饷,提拔军官的品级,来换取将士们的拥护。一旦削减神策军的粮饷,鱼弘志还能不能再控制右厢真不好说。他之所以这么火急火燎的让自己回京,恐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

    随着车轴嘎吱,嘎吱的晃动,鱼恩的思绪飞转,他要在扑朔迷离的未来中捋出一条线,一条最可能发生的线。

    ……

    会昌二年秋七月,得胜的义勇军终于结束自己满场的旅程,回到长安。

    对于大唐积弱以来,首次扬眉吐气的完胜,唐武宗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早早就安排人带着圣旨等在城门口。等义勇军出现在城门口的时候,等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褒奖的圣旨。

    “义昌驸马,岐山县侯,义勇军指挥使,检校国子司业鱼恩接旨!”

    随着马公儒尖细的嗓音,鱼恩带着所有义勇军将士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颔首高呼:“臣鱼恩接旨!”

    “制曰,鱼恩不辞辛劳,带领所部履立功,特赐检校中侍郎,同中枢门下平章事。义勇军所部将士,官升一级,奖俸半年!”

    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满满的含金量。给鱼恩新加的两个头衔,分量更是额外的中。因为这两个头衔标志着,鱼恩封侯之后又拜相。

    短暂的惊讶过后,鱼恩回味过来,叩首高呼:“臣谢主隆恩!”

    在城门郎和他的士兵们羡慕的目光中,义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