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5章 昏迷症状(第2/4页)  豪门隐婚:惹上腹黑男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表示妹妹并非如谣言中所言,反而是仙子转世,教会花国女子如何扮美。”郡主安慰我道,看着她那明媚的笑脸,自已此时不能辜负她的关心,于是重新笑脸。

    “姐姐说的对。”我以笑回应。握着她的手,表示自已没事。

    “妹妹,可是‘仙女妆’的创始者,历史会记载这份功劳的。妹妹名留千史。”郡主此时正在喜滋滋的在预猜着,就如是她得到的这份功劳一般。

    说番话听着动容,但历史记载又如何,也许就被说成红颜祸水。如西周的褒姒,被言传祸国妖物而衍生而来。这就是历史记载,褒姒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可却被诸加于身的罪名,让她受尽千年的骂名。

    “妹妹不敢有此奢想,寿阳公主之例是效仿不再的。”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也为历史记载,只是这种际遇也并非人人都能实遇。

    “妹妹这话就不对,寿阳公主只是梅花落妆,而妹妹是天生具带,总的来说也是妹妹开先例。”郡主姐姐力争到底,也许带着别样情愫,郡主姐姐才会如此认定。

    “姐姐折煞妹妹了,妹妹只希望能平静过日子而已。”其实对这些一点也无欲望,所谓树大招风,太过锋芒毕露,反而容易招惹事非的把柄。

    “妹妹这种无欲无求的生活,真是花国道士第一人。”郡主姐姐打趣我,笑意吟吟,脸上露出羡慕之色。

    我听完后,笑了笑,“姐姐抬举妹妹了,如庄周那般在《人间世》上《逍遥游》,才算的上是道士,妹妹只是采纳庄周的《人间世》里的意念。”对内保持虚静,对外不求闻达,才能收到安之若命、不用之用之效。在这纷争的世道里,只有此才能平静过活,自在逍遥,无拘拌。

    如此纷争的天下,能有一席逍遥游之地,也算是修为了。在这宫粉雕痕的九重宫中,凤咽琼箫,珠光宝气,觥筹交错,也是一种幸福的奢侈。

    端午后,满城的‘仙女妆’风靡一时,无论是贵族,平民都纷纷效仿。

    正因如此,给予那些心存不良者一个绝好机会。以‘仙女妆’之名,散播畿言。

    有民间星相道人说出:“东浮妖气,南国动荡,克亲危稷,腥风血雨,殃及三国。”这二十字畿言。顿时漫洒花国,民间都议论纷纷,花国存妖气,那不是社稷芨芨可危。

    畿言一出,足以判我死刑。只是皮囊稍比别人要耀眼些,难不成稍有姿容的女人就只能是红颜祸水,则把心机阴谋也用在此处。

    在紫陵城内,各大臣纷纷表奏,要求父皇急速做出表率,平息民心,否则动摇社稷。

    而四哥哥一派则与那些上表之群做抗横,四哥哥与八皇叔等极力抗议太史之徒的表奏。两虎之争,必有一方胜出。

    大臣的夹力相逼,父皇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臣们指出:“大周使者前来替大周太子求姻,指定要与大周‘第一公主’联姻。最终大周国没求亲成功,这就让大周与花国之间有隔阂了,一切种种都由‘第一公主’引起,而民间星相道人所言有据,自我出现以来,宫中产生甚多事端,皆由我引来。想国太平,要先铲除妖孽。”

    心存不诡的一丘之貉,强烈上奏。而李平因上次父皇警告后,沉寂不敢表章。由太史领携各位‘同盟’上书奏章。

    太史之徒则明确表态要扫除妖气,还国安宁。而民间也响应太史之奏。所谓人多则效显,反对太史的也就弱势下去了。

    “青儿,近几日发生的事,想必青儿已听闻到了。”父皇在大臣们上奏后第三日,亲驾沁安殿对我道。

    我捉麽不透此时父皇意旨何在,谨慎回道:“父皇这几日定是心烦,青儿为父皇带来的困扰,青儿抱歉。”我诚心诚意为此事担上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