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48章(第2/4页)  男医生的职场笔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那么或许,就能够对你我存在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最后,挑战苦难是生活的动力。在生活中即使再安逸太平,也要有所警觉,因随时可能大难临头。在工作中也要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并且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还要有强烈的求胜,成功***。这就是我们为人的基本方式,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达到为人的最高境界。”

    安老不住地点头,随即就问我道:“听说你是学医的?”

    我顿时有些愕然,因为我想不到他会冷不丁地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我点头,“是的。”

    不过我随即就明白他为什么那样问我了,因为他随即就又问了我一句:“那你刚才的这些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

    我回答道:“主要是自己看书,然后自己感悟。”

    他点头,“是这样。那你说说,如何才可以达到为人的最高境界?”

    我回答道:“一个人要做到为人的最高境界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应该去追求那样的境界,不仅仅是自己要求追求那样的境界,而且应该让更多的人去追求为人的最高境界。这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样就可使社会各个阶层和睦相处达到社会稳定的、系统的系统。

    在古代的时候主要提倡的是孔子的为人之道,孔子人学的理想,也就是:人格是君子是士子们道德修养努力的方向,他对社会大多数人而言带有悬隔的性质。一个人,一个生活于平均化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普通人,应该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是孔子为人之道的主要内涵。在传统的人际当中最主要的有夫妇、父子、长幼、朋友、和君臣等方面。而关于处理这五种原则关系,孟子称之为人伦和人道。

    他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使契为师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礼,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是后世儒家所谓的人伦。由此可见儒家所谓的人伦或道义实际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展开于具体的人际关系中的当然之道。

    孔子还倡导为人需要三道:一、孝悌之道,二、朋友知道,三、忠君之道,总述孔子的为人之道虽主要展开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君臣关系三个方面,但他涉及了传统宗法社会关系的主干,是一种封建伦理的规范。

    而孔子所讲的为人之道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许多思想仍然有积极意义,仍然具有现代价值的,再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虽然受到后代封建政治的内部腐化,使得许多积极的思想受到遮蔽式扭曲,我认为这些思想经过现代的阐释,都是可以成为现代信赖的重要思想资源的。与孔子思想有所差异的现代思想为生死之力,人生原本即无‘无’也无‘有’即无‘来’也无‘去’。

    一个人为之痛苦是源于自己拥有的原本不过是一堆泥土的一切。这期盼拥有挥之不去的***,就是这块泥土的本质,所以一切的悲伤和痛苦都生于一个人所有的***,所以我们的为人之道就是要降低我们的***,从而减少自己的痛苦。

    此外,为人之道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以身作责,无论何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那么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间都会变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幸福的天堂。还有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采用‘适中’的法则,既要反对固守旧章,顽固不化的守旧思想,又应反对随波逐流、盲目追求时髦的不正潮流,应追求及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的事理的最佳理想境界。

    这对当代世界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儒家在推动人伦思想时,具体落在礼的规范之中,诚然,从常理而言遵礼而行实乃美德,但把礼当做千古不易的教条就太荒谬了,因为礼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