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70章(第1/4页)  男医生的职场笔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最为中肯:“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芜。”这句话表明,幼年的经历影响一生,其中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

    初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易受外界影响。有些家长在孩子母亲突然离去后因工作繁重,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空闲下来的孩子。

    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无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室,深夜都不愿归家。

    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很多家长因其子女失了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认为自己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便想从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给孩子补偿,对子女过份地宠爱娇惯,在吃、穿、玩、花等各方面,不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行为是否正确,一概予以满足。

    家长的这种“亲近”方式,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类家长不知道初中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成长中,因为父亲的宠爱,让他们(她们)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理所当然的。这类型的学生总是惟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偏激,没有集体观念,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同时受不得一点儿批评,更承受不了挫折与打击,表现出极其脆弱的心理状态。

    经过研究表明,具有自杀倾向的人多与其过早的远离母爱有关,如:早年丧母,母亲有病需要他照顾生活等。幼年与母亲的分离,或母爱缺失,会给人造成长久的影响,使他未来遇到困难时,会有一种无助与绝望的感觉。

    这实际上是过去与母亲分离的“情境再现",是一种“心理实现”,而并不是眼下的客观现实。具有自杀倾向的人,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担风险,或沉溺于幻想,喜欢与年长的女性接近,甚至有的男青年喜欢选择具有母性特质的姑娘为妻,如:肥胖,高大等。具有自杀倾向的人,多数又是很有责任感的人,很在意自己的价值和对家里的贡献。往往他又有崇高的目标。

    很多母亲不能原谅孩子的“贪玩”,强迫他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压制天性,不利于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很多家长认为“人善被人欺”,所以他们不愿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如,他们总会对孩子说:“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他”;有的父母给孩子灌输“社会是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不当言行可能让孩子的善良缺失。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大学生很冷漠、自私和缺乏同情心,而这不得不追溯到幼年时的教育。

    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家庭不和谐、生活压力大,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孩子无法享受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根本原因是作为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认识不够,很多人以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基础就可以了,以为拼命的赚钱是为了孩子,还有的人家庭不幸福就选择离婚来逃避,或者为了孩子选择勉强凑合,有的人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和建立自己自信的工具,对孩子严加管教......

    这些行为是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家长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看到孩子的内心真正需求,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了。

    这些道理我都懂,因为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