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零三章 一笔经济账(一)(第2/4页)  晚明霸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是够得。若是父皇当初能够直接剿灭这群禽兽,何愁李自成等贼子不覆灭。”徐梁虽然当了皇帝,但是说到底还是朱慈烺的女婿,叫一句父皇倒也是理所应当的。

    徐梁对于晋商的豪富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但是听了徐梁的话,还是震撼的要命,足足憋了半响,才大口喘息道:“那岂不是几千万两银子?”

    徐梁以朱慈烺朝为经验,国家一年若是没有战事的话,一年花个四百万两银子足够了。

    “现在抄出来的银子,已经接近三千万两了。”徐梁说道。

    徐梁再次憋气,半天之后才重重吐了口气,几乎尖叫着说道:“怎么可能!大明总共才多少银子。”

    见徐梁震撼至极,徐梁笑着说道:“臣弟,最近朕派人清查了宫内的档案,又名市舶司提供了往年的交易数字,这一点不得不说父皇是不合格的。”

    “姐夫,咱能不憋气么?父皇时下面对的局面,非是勤政便足够解决的。”

    虽然龙椅让人家夺走了,但是徐梁还是希望知道这天下到底有多少钱。

    “呵呵,看看你这急切的样子,治国要稳,急不来的。朕派人查了宫中旧档,自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诸珰所进矿税银几近三百万两。也就是平均每年二十余万两。”

    徐梁报的这个数据的确是宫中旧档,所以不敢全信,解释道:“这是矿监四出最为频繁之时,文官称之为无地不开,民不聊生。所以年均二十万两已经是万历至今最高的收入,其中还包括太监搜刮百姓的银子,也包括铜铁矿等非白银的矿藏。不管怎么说,收回来的是白银,咱们就权当这个白银来看。”

    徐梁已经完全被徐梁饶了进去,他学过历史,但是还没仔细严查过那么近的历史。而且他本心来说,他并不认为万历是个好皇帝,非但对他的爷爷并不好,而且完全没有尽到属于皇帝的责任。不过话又说回来,泰昌帝这个皇帝,似乎也不咋地。

    “假设我大明朝每年可以开采的白银是二十万两,当然,事实绝对不会这般。”徐梁手指朝天指了指,意思是记住前面的话,他这个估值是严重溢出的,“万历三十四年至今四十多年,总共开采白银应该是八百多万两。”

    徐梁明白了徐梁的意思,也意识到父皇当政的十几年,每年银课收入也不过两三万两,摇头道:“陛下,您这个估值是否太高了,神宗帝派矿监,实在是饮鸩止渴,一时风光而已。”

    徐梁手头上却还有另外一份宫中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满清哪里绝对是浪费,因为满清在本质上比明朝更落后,复杂的经济问题,他们更不在意,他们在入京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处于极其原始的掠夺阶段。

    而这些东西对于徐梁来说,却格外的重要,因为徐梁在抽丝剥茧之中,发现万历八年时候云南银课的数目,不足六万两。

    云南银课占全国银课六成,所以能够估算出当年全国银课收入为九万两上下。银课税率是三分抽一,所以当年大产额大约在三十万两左右——这是考虑了合理“贪污”的情况。因为万历八年是张居正执政的巅峰时期,官员还算是较为廉洁,但并不能杜绝贪污、假账、挪用、瞒产等各种官场陋习。

    三十万两显然比二十万两高出了三分之一,但考虑到朱慈烺朝后期的银课愈发萎缩,国变之后根本没有收到云南的银课收入。所以用二十万这个数值信心指数更高一些。

    “姑且按照二十万两算,”徐梁道,“也就是八百万两。这能否说明全国就这点银子呢?”

    “当然不行,万历之前开采的银子呢?”徐梁在这点上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三千九百四十七万两。”徐梁报出了一个极为精准的数目。

    徐梁双目圆瞪。

    “这是最少数目。”徐梁旋即将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